山经和海经(1 / 2)

《山海图》的山经五卷共计二十六个篇次。

山经分为南,西,北,东以及中央五个部分。

分别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以及中山经。

这五经组成了一个闭合,一共是八幅图,每幅图里的山岳层层叠加,篇次不尽相同,极其复杂,看的眼花缭乱。

南山经描述了一副图,西山经描述了一幅图,北山经也描述了两幅图,东山经描述了一幅图,中山经则描述了三幅图。

海经则由海外,海内,大荒经以及海内经构成。

其中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为一副图。

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为一副图。

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为一副图。

山经以某一座山岳为起点,其山脚下的原野及其周围的空间为单位,将其视为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群组,将这样的山群作为一整幅画来描述。

比如北山经就有两幅图,北山经南为一副图,北山经北为一副图。

南山经的三个篇次的描述只有一副图,而北山经的三个篇次的描述就有两幅图。

西三经和东山经各有四个篇次的描述,分别只有一副图。

而中山经细分为十二个篇次,有三幅图,分别为中山经南一副图,中山经中一幅图,中山经北一幅图。

每个篇次中所包含的山岳数量并不相同,东山经篇次四经中记录了八座山岳,而在中山经篇次十一经中则包含了四十八座山岳,南,西,北,东山经每幅画,每个篇次所记录的山岳数量多寡不一,数量都不尽相同。

这就导致有些画和篇幅极其复杂和山岳极其多,有些山经则相对简单的多。

不看每一卷的篇次文字,就是不看《山海图》里的文字,仅仅只是纵观整个《山海图》十三幅图,我的直观感受是海内四经先行于五藏山经,大荒四经先行于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先行于大荒四经,而海内四经则与大荒四经成立于同一时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