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子二(1 / 1)

初期流亡魏国的秦献子亲眼目睹了魏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的军事改革,推行中央集权国力逐渐强盛,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反观秦国经过四代乱政国力衰弱民生凋零,吴起魏武卒数次击败秦国完全夺取秦国早在秦缪子时期占有的河西之地。面对魏国强大的攻势秦国有几乎灭国的危险,秦国的困顿和衰弱与魏国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了流亡在外的秦献子,秦献子开始积极学习魏国变法的先进经验和中原文化,为日后继位改造秦国做好准备,这个肯定是咱神谷派弟子的帮助,不然从流浪到回秦国到颁布法令到击退强大的魏国,仅凭秦献子是万万办不到的。

秦献子是流亡至魏国的,是在魏国国主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帮助下,一直生活至二三十年,史前386年,秦献子脑筋清楚,没有被君主之位冲昏头脑。他知道魏武侯支持自己归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秦国。他不愿平白无故蒙受大恩导致日后被逼无奈做出有损母国利益之事。但是一来流亡的三十年间,魏文侯和武侯待他不薄,二来贸然拒绝也怕招致杀身之祸。

秦献子考虑再三之后,礼貌谢绝了魏武侯的好意,感谢了多年的照顾,并表示不愿因自己而分散魏国的力量。与魏武侯辞别之时,秦献公与武侯立下了一个不卑不亢的盟誓:在魏武侯在世之时秦国不与魏国为敌。这些是咱神谷派弟子的策略。

可以说,秦献子在归国夺位这一事上,深思熟虑,行事稳健。神谷派的作风就是稳健。不急不慌的布局,回国继位后秦献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废除延续数百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除了表面要收复河西之地外更重要的上是摆脱雍城老旧势力的束缚。

之后秦国的工商业制度极大刺激了秦国的经济发展,人口管控也进行改革推行户籍为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则进行军事训练为后面的收复河西做好准备。经过秦献埋头苦干励精图治下,秦国的国力军力开始逐渐上升。

第十四位秦国国主秦缪子去世后秦国逐渐衰弱消失在中原诸侯眼中两百多年,经过秦献子十几年的励精图治秦国有所上升,急需一场大战来宣告秦国的崛起。史前366年魏武侯去世四年后,韩魏联军兴兵讨伐周朝天子,秦献公派出秦军以勤王的名义击败了韩魏联军,得到周朝天子赏赐后,秦国影响力逐渐提升开始不断参与中原事务。

史前364年,秦献子再度击败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秦献子把这些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国内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周朝天子向秦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秦献公被赐予与秦穆公一样“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

史前362年(秦献子二十三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子,攻取庞城。后来秦献子死于少梁之战同年,死因无记载,享年62岁。秦献子死后,其子继位是为秦肖子。

秦献子一生为秦国发展和富强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继位后改革措施废除了一系列祖制进一步改变秦国朝野被束缚的数百年的思想,为秦肖子时期和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关于这段历史,师父给我讲的不多,我也只知道秦献子身边一直有神谷派弟子在相助,而且各项措施的实施都把秦国的底子开始一步步打牢,从而开始强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