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侍父北上参拜漂母(1 / 2)

嘉庆十七年,身为常熟转运使的李长森督运漕粮北上京城,李振钧随侍北上。早春启程,暮秋返回。李振钧从小就随侍父亲东奔西走,北上山东、京城,西至武汉、贵州,东到南京,南下苏常,都是寻常之事。但这次北上,一来年近花甲的父亲还要亲督漕运,往返奔波,二来也许是妻子不能随行吧,他的心情格外抑郁。

走了几天,漕船到达扬州,然后渡过扬子江(长江)进入运河北上。时间恰在晚上,春江月明,波涛汹涌,江风吹得船篷猎猎作响。在茫茫的江面上,漕船显得格外渺小。李振钧眺望着长江通向大海的方向,遥想着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借着海门抒发自己的情思,又想到父亲的辛苦,妻子的悬望,一股忧愁袭上心头。“分明一片春江月,风卷涛声疑是秋。”春江明月幻化出飒飒秋声,如梦如幻,情何以堪。

不日漕船经过淮阴,古运河堤畔的萧湖之侧,有“韩侯钓台”,台的北面就是漂母祠,纪念曾供给韩信饭食的漂母。漂母祠原在古淮阴县漂母墓侧,明初废圮。时任淮安卫指挥使的丁裕新迁建于楚州西门外。弘治中,知府杨逊移建于萧湖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对联和诗篇。相传为三国后期吴国将领李勖所写的一联云:“进食拯英雄,讵知鹿逐秦郊,开炎汉四百年基业;辞金明义利,又见鸠工淮浦,报贤母千万祀馨香。”大多都是歌颂漂母济食韩信,助人为乐,不图名利,拒收千金的高贵品质。甚至连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都曾经亲临参拜,并御笔亲亲题“一饭千古”的榜额。千百年来,人情练达,世态炎凉,发达时,“锦上添花”者多如牛毛;潦倒时;“雪中送炭”者寡而鲜见。漂母的仁慈美德确实令人感动,值得歌颂。

李振钧不久前正在攻读《史记》,读过《淮阴侯传》还写下四首绝句。此时路过“韩侯钓台”和漂母祠,怎能不前去凭吊一番呢?李振钧独自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吟诵着历代诗人吟咏漂母祠的诗篇:。

漂母祠

宋琬〔清〕

楚媪祠边荐白蘋,谁将卮酒酹王孙。

千金一饭犹思报,肯负高皇吐哺恩。

漂母祠

祝允明(明)

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

豪杰与婵媛,万年共一尘。

清淮映古庙,月明空沄沄。

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

漂母祠

徐熥(明)

落落千金报,悠悠国士心。

从今惭漂母,不敢过淮阴。

漂母祠

钱大昕(清)

一饭且知报,宁忘推食恩。

少年轻国士,老母识王孙。

惠比千金重,名将百代存。

娥姁亦巾帼,钟室泪空吞

李振钧想着,前人留下的这些诗歌,虽然题为“漂母祠”,其实大多还是落笔于韩信,漂母反而成了陪衬。其实早在唐代,就有一位名叫潘纬的诗人,路过漂母祠时写下的《漂母祠》,却颇有为漂母鸣不平之意:

曾谓千金意,能酬一饭恩。

往来人下拜,犹是为王孙。

只有在清代僧人元璟的眼里,漂母的一饭之恩远远胜过汉王朝斗大的黄金帅印:

漂母祠堂古尚存,萋萋衰草带城根。

汉家斗大黄金印,争及当时一饭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