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星相见令人惊奇(1 / 2)

李长森此次回到家里,虽然因为从朝廷调到福建做了盐法道,来访的客人比以前少了许多,但迎来送往倒也不止一日,难得消停。地方的官员们都想从嘴里了解到一点朝廷的事情。特别是乾隆年事已高,和珅会不会继续专权等等,等等。李长森自然不敢妄自揣测,便以自己已经出任外官为由婉拒谈论。那些官员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得口头称是,而转背便会撇着嘴说:“本来和我们也一样嘛,福建距离朝廷也不比我们近。”

唯有在本年乾隆即位六十年恩科乡试中考了经魁的刘国策,在拜见李长森时十分恭敬诚恳。一来李长森与刘国策本是姻亲。两家住处相望,多有往来,家族中互为婚姻,属于亲上加亲一类。算来李长森与刘国策同一辈分,年长刘国策八岁。二来刘国策刚刚中了举人,信心满满,正准备继续参加会试,因此自然得多向李长森请教。李长森兴致勃勃同他畅谈了整整一个上午,见他心胸宽广,性情仁厚,十分欣赏。李长森对他赞许有加,特别勉励了一番后,亲自把他送到门口。

这时,顾氏正好抱着小燕生打门前经过,李长森便停下脚步,指着顾氏向刘国策介绍说:“这是贱内和犬子。”顾氏听了,连忙躬身见礼。谁知他怀里的孩子侧过脸来,看见刘国策,突然咿咿呀呀地又叫又笑,还伸出两只小手,仿佛是要扑向刘国策似的。刘国策一下愣住了,李长森见状,连忙顺势去顾氏怀里抱过孩子。可是,小燕生在李长森的怀中仍然转过头来,一边冲着刘国策笑个不停,一边好像要挣脱父亲的怀抱似的。站在一旁的刘国策只好走过去,打算逗一逗小燕生,却被他的小手一把拽住了袖子。

刘国策本就为人和善,喜欢小孩,于是就从孩子的父亲那里抱了过来。小燕生竟然一点也不怕生,顺手拽住刘国策的长须,就要踏着他的腹部往上爬,小嘴里一直哼哼不停。刘国策和蔼地任由孩子折腾,口中还说:“这孩子真可爱!”李长森几次想从刘国策手中接过孩子,可是小燕生就是不肯离开。李长森只好陪着笑说:“咳,这孩子真调皮!”刘国策说:“先生,这孩子和我投缘哪!”顾氏见状,连忙走到屋里拿出一本书来,交给李长森。李长森拿了书在小燕生面前亮了亮,才把儿子从刘国策怀里哄过来。刘国策看见了,连声说:“真是奇了!这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呢!小公子将来必定是一个状元郎!”

正是这个刘国策,后来成了李振钧的老师,深刻地影响了李振钧的人生之路。

太湖县在明末遭遇连年战乱,人口再一次锐减。清朝初年,百废待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缓慢。直到乾隆中后期,经济社会才逐渐走向繁荣。而此时,国家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国库不如以前丰盈,所谓“康乾盛世”已经只剩下光鲜的外表。然而,太湖这个偏远小县,似乎并不然。由于康乾年间,太湖也的确有过像吴易峰那样勤谨为民的县令,为太湖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此时太湖县似乎还是处于走向繁荣的上升期,尤其是教育方面。俗话说:“穷则养猪,富则攻书。”这些年,太湖的村学、乡学、县学都办得红红火火。主要服务科举考试的书院教育也有模有样,一些开明的县令还常常亲自到书院讲课。

上行下效的情况也是有的。譬如,乾隆皇帝好游乐,喜作诗,一生作诗数万首,只是没有一首好的传世。太湖的官员们也不甘落后。一任又一任县令,在县城北边的龙山上建起一座又一座亭子,有观风亭,有览秀亭,还有一个名字有点奇怪,叫做“希欧亭”。

这龙山历来是太湖的图腾。它横卧在太湖县城的西北面,龙头直插入长河。山不算很高,但是怪石裸露,宛若龙鳞,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明朝重臣王守仁在平定“宸濠之乱”的途中,途径太湖县,居然在县令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爬了一回龙山,还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游龙山》:

探奇凌碧峤,访隐入丹丘。

树老能人语,麋驯伴客游。

云岩遗鸟篆,石洞秘灵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