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广慧使者(1 / 2)

正当人才市场里满为患之时,杨渭却慵懒的躺在自己的床上刷手机,看着网上各种找工作的视频,只见他轻蔑一笑,哼道,什么最难就业季,只要自己一出手,工作那不是手到擒来!

杨渭得意的看了眼挂在墙角的工作服,一件贴着几条亮黄色反光带的衣服,衣服上的环卫两个加粗黑体字犹为显眼。

刷了一会视频杨渭累了,拉上被子蒙头便睡,他工作的时间是凌晨上两点至早上七点,只能在大白天补觉。

这一觉从下午直接就睡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杨渭起身洗漱后,煮了两个鸡蛋加一碗面条。他把折叠桌子拉到床边,摆上碗筷,一屁股坐在床沿吃了起来。

之所以找了份环卫的工作,那是因为杨渭口袋里实在是没有钱了,真到了山穷水尽之地,吃了上顿就真的没有没下顿了。杨渭记得特别清楚,当他来到环卫的应聘处时,大爷大婶从满眼的不可思议到蔑视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那变脸速度比战斗机还快。当然,就算做环卫也不可能当天就有工资领,杨渭是预支了半个月的工资,这才勉强租下个单间稳定了下来。

做了环卫后,杨渭才发现其实环卫是一件虽然劳累,也非常轻松的工作,因为不用动脑。环卫说白了就是扫地,扫地不是精细活,扫个大概干净便可以,所以杨渭在工作时便能运用大脑干别的事。杨渭上次考公差了一点,正想着是不是再试一次,现在有了环卫这份工,吃饭不用愁了,还白白多出这么多时间,那真的是学习的好机会,要知道现在很多都是视频学习,杨渭只需要在扫地中用耳机听课就好了。

不过这事不用急,现在离统考还早着呢。杨渭吃了几口面,突然想起一件事,他侧身从床头摸出几颗黑色的珠子。这是他昨天晚上扫大街时发现的,当时黑色的珠子包裹着一层黄泥巴,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是珠子。裹了泥巴的珠子很重不好扫,杨渭便想踢远点,谁知一脚下去,外层的黄泥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黑色珠子。

杨渭捡起小指头大小的黑色珠子发现这东西极重,感觉就算是纯黄金做成的都没有这么重。黑色的珠子中心有一颗米粒大小的紫色小点,不时的有白色闪电从紫色小点的边沿生成,似乎蕴含着庞大的能量。

杨渭一共捡到了五颗这种珠子,此刻抚摸着这未知的东西,让杨渭陷入了沉思。杨渭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他却明显的感受到这不是玩具或者工艺品,这东西一定有具体的实用用途。杨渭听说过军事科技一般领先社会科技十至二十年,要是哪个研究院里漏出来也未可知。

除了五颗黑色珠子,杨渭还捡回来一袋碎片。吃完面,收拾好碗筷,杨渭看到离上班时间还早,便倒出那袋碎片到桌面,开始拼装起来。这碎片也是奇怪,有点像石膏雕像被砸碎,灰黑色的材质,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材料,碎片很零碎,全是实心的。杨渭拼了一会,只拼成一块相对完整,似乎像是一只机械臂,只是内部完全是实心的,让人很难理解,如果是机械臂,内部应该有不少电线与零部件。

转眼已经到了凌晨一点多,杨渭放下拼对工作,穿好环卫服上班去了。杨渭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下来,目前用的还是预支的钱,根本就买不起电瓶车只能走路过去。好在杨渭租的房子离环卫公司不远,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

凌晨二点的城市有点冷清,商店都关了,只有个别商店的门头还有亮着,一路走来,杨渭似乎只听到了自己一个人的脚步声。

环卫公司设在郊区的一块空地上,四周杂草丛生,只有一间小平房与一片空旷的场地,一排排的手推车整齐的摆放在空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饭菜与水果的腐败气味。

小平房亮着灯,还没到上班时间,不少大叔大婶围在一起聊着天。看到杨渭来到公司,大叔大婶们连忙热情的跟杨渭打起了招呼,他们现在算是想明白了,杨渭要是真的在这里做下去,以后铁定是他们的领导,于是大家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嘲笑变成了恭维。由于同事们的态度转变太快,杨渭一时还接受不了,他记得很清楚,他刚到公司应聘时,同事们的轻蔑姿态可是连隐藏都不做,那真的是想把“看不起”三个字刻上脑门上,怎么才过了几天,现在好像都恨不得上前巴结自己了。还没适应过来的杨渭只能尴尬的傻笑着回应大家。

“杨小哥,我听说今晚要安排你扫别的地方,你知道了么?”李大婶上前几步迎向杨渭说道。

这李大婶属于公司里的话最多的那几个人之一,整天偷偷跟人私语,好像有说不完的事。当初杨渭是大学毕业的事情也是她爆出来的,可没把杨渭气死了。当然也是李大婶最先反应过来,要巴结杨渭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李大婶带头讨好,其他同事也就跟着对杨渭客气了起来,大家都知道,李大婶嘴上了得,能跟环卫公司的经理搭上话,很多消息都快大家一步。

“啊,是吗?那我得去问问了,谢谢李大婶。”杨渭虽然对李大婶不是很待见,但毕竟李大婶笑呵呵的向他通报消息,自己总不能把话顶回去了。

“不谢不谢。”李大婶声音大了不少,生怕同事们没听到。

杨渭穿过人群来到了小平房,整个办公室除了一个肥头大脑的胖子坐在办公桌后面,就只剩下一排桶装水与两台饮水机,空气中依然能闻到跟外面那种臭味。杨渭进门便恭敬的说道:“王总辛苦了,这么晚还没休息?”

这环卫公司其实不大,能带个总字的职位就没几个,王经理估计再混几年都轮不到他升带总的职位。杨渭这一句王总就把王经理的心都吹的轻飘了起来。

王经理扔了一支烟给杨渭,自己也抽了一支放进嘴里。杨渭立即拿起桌面的打火机给王经理点上了。杨渭不抽烟,也不喝酒,但是王经理的烟他拒绝了不好,只能也给自己点了起来,至于怎么抽嘛,都是烟气只在嘴里转一圈就被他吐了出去,烟气别说肺了,连喉咙都没到。

王经理深吸一口烟,仰头吐了一个大烟圈,这才说道:“上面抓的紧,估计这半个月都没一场好觉睡了。”

“别人不知道,我敢向王总保证,只要是安排到我身上的任务,我绝对保质保量的完成。”杨渭说道。

“嗯嗯,你小子是我最放心的,要不是现在办公室没有职位了,但凡空出半个,我都把你弄到办公室来。”王经理话里透着真诚。

杨渭只不过是因为没钱吃饭了,这才不得不临时干一段时间,真要他天天在这里上班,打死他都不干,这臭气真不好闻。

“谢谢王总关照,这事只能顺其自然。”杨渭先是感谢一番王经理的好意,接着话题一转问道“王总,听说我的包场要重新安排?”

王经理点点头说道:“也不是要重新安排,只不过是有条道你不用扫了。就是有一侧正挨着工地的那条道。那工地白天挖到了宋朝的东西,现在封场了,你那条道也被封了。”

杨渭心里狠狠的鄙视一翻李大婶,得到的信息相差也太大了,看她整天说不完的话,也不知道传出去了多少错误的息信。

等杨渭走出小平房,广场外已经空无一人,那一排排手推车也只剩下杨渭那一辆。杨渭把大号竹扫把与铲子架在推车上,拉起车子向城区走去。现在是机器时代,需要人工扫的地方不多,只要汽车能开进去的道路全部都用扫地车干,只有那种连迷你型扫地车都开不进的道路才不得不用人工去扫。

从沙湾大道西段转进城中村,便是杨渭的包场了,这城中村不大,他一个人扫到天亮刚好能扫完,今天有一条道不用扫,估计能提前半小时下班。

天府的居民习惯很好,极少扔东西,就算是这城中村的小道,也异常的干净整洁。杨渭顺着墙角把灰尘泥土扫一下就行,一路扫来也不算辛苦。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城中村里的垃圾桶比较多,而且每个都差不多满了,倒垃圾桶是一个麻烦事。杨渭需要把每个垃圾桶拉到城中村外面的定指位置,再拉空的进来。

村中村靠近东北方向是一块工地,之前已经用铁皮围了起来,铁皮上挂着绿色的塑料布,杨渭就是在扫塑料布下面的泥土时发现的黑色珠子与雕塑碎片。如今铁皮外都拉起了一条封锁线,都靠近不了。杨渭靠近一点,发现靠近铁皮围栏的地方新安装了摄像头,估计现在整个工地处于24小时监控状态,闲杂人等都别想靠近。杨渭放弃了再去捡几颗珠子的打算,现在新闻还没报道,也不知道发现的是不是宋朝的古墓。

扫完地天已经微微亮了起来,城中村的小楼层也亮起了灯,房子里叮当响。早餐店的门也被拉起,热气腾腾的蒸笼被摆到了前面。天府的早餐各色各样,也很精致,短短的十来分钟,城中村的小道上便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杨渭把最后的垃圾铲到车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肚子响起了咕咕声,杨渭忍着饥饿,加紧把车子拉到公司,现在混身臭烘烘的,别说坐下来吃早餐,就是买个包子他都吃不下去。

天府的早上是最慵懒的,街上不少大妈提着菜一边慢慢的往家里走,一边不时的看向街边店铺里的衣服,遇到喜欢的便会走进去试试。也有不少大爷在闲逛,年轻人比较少,上班的已经在上班,没起床的不到十点是起不来的。

从城中村到公司再回到家,杨渭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渭回家的第一步就是洗个热水澡,然后便下楼点了份担担面。已经是早上九点多了,店铺里还有不少的食客。

“听说了吗?从沙湾大道那边发现了一片宋朝的遗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边喝着面汤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

“嗯嗯,听说了。好像是几间被火灾破坏了的宋朝建筑。”同桌的老人接上了话头。

“不是古墓吗?”旁边桌的老人转过头好奇的问道。

杨渭刚好也坐在附近,几个老人耳朵也不怎么好用了,虽然有意压低了声音,却一样大的整个店铺都能听到。

店铺里的桌子很小,一桌坐俩人,正在聊天的那群老人一共有五个,分了三桌坐着。杨渭听了半小时,慢慢听明白了。

原来是工地上挖出了被烧过的东西,经鉴定是宋朝的,目前在抢救性挖掘,因为不是古墓,有好东西的可能性不大,大家都没有什么期待,估计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杨渭听到几个老头说等工地不封锁了,就去看看能不能捡到古物。杨渭心中一动,不知道那袋碎片会不会就是宋朝的东西,虽然已经拼好的像是机械臂,古时候也有很多木制机械,有像机械臂的木制部件也说不定。想到这里,杨渭心痒难耐,狼吞虎咽的把担担面吃完,抬起大碗连汤也倒进肚子后便回家去了。

当做一件事,有了期待就是不一样,杨渭认真了起来,他把所有的碎片都摆开,标识序号,把碎面形状相差不大的分类整理。很快杨渭通过对比便把第二块部件拼对完成,那是一个碎成了十几块的拳头,手指形状依然很像机械构造。杨渭拿起这块碎片组成的拳头,百思不得其解,他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机器人雕像,未来感十足,宋朝应该不会有人能雕刻出这种产品。难道这个是现代雕像,只是刚好出现在工地?杨渭想到了别的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