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八一到年来了72(2 / 2)

原本他们以为今年村里二百八十七万的收入已经顶天了,但是在看养殖场里还有三千多头种猪,第一批育种的小猪仔产出六百多只后,特别是发酵池里密密麻麻都是发酵饲料后,他们对沈家庄生产队的财富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仓库里存放的五六百辆双轮架子车,这个场面就相当震撼,要知道哪个生产队可以有这种架子车?

在看到沈家庄生产队的农研所时,众领导都不淡定了,要知道这可是研究所,县里和市里都没有,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竟然建起来,这让在场的领导们都快要惊掉了下巴!

李爱国向众领导介绍他们现在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利用本土黑毛猪与白毛猪杂交,准备培育适合本土养殖的杂交猪。

就目前刚刚培育出来的六百多只小猪仔,目前长势良好,特别是夭折率非常低,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与白毛猪动辄百分之十的夭折率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众领导在农研所里参观了这里的公共食堂、宿舍区和家属区,这一下子让来自省城大学的领导们不淡定了。

他们以为李爱国他们会在沈家庄受苦,结果他们住着比在省城大学还要好的住宿环境,特别是家属区,那待遇就是省城大学的专家小别墅。

秦玉华老师向众领导介绍他们的研究课题,就

是沈玉一号,现在还没有出成果,将来开春以后,他们会种植八百亩地的玉米,准备实验一下沈玉一号的扩大化亩产量。

韩主任和杨东海对农研所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一番鼓励,吃过晚饭后,所有领导就离开了沈家庄。

虽然领导离开了沈家庄,整个沈家庄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地里早已经是暗潮汹涌。

一下子分到手这么多钱,村里的社员知青们都激动得不得了,有饥荒的赶紧还饥荒,没饥荒的则是赶紧将家里早已经空了的盐罐子、醋坛子、酱油瓶子装满。

临近过年,更是集体赶着大车前往公社赶集。

有些社员家里的情况实在是困难,很多人家缺乏过冬的棉衣,家里五六口人只有一两条棉裤,只能谁出门儿谁穿。

不能出门儿的,那就只能在家里待着。现在有钱了,终于可以给每个人都置办一身过冬的棉衣棉裤了!

一时间,沈家庄的社员们也是集体朝着供销社、百货大楼那边挤。

特别是公社的供销社,本来规模就不大,就相当于后世小区小卖部的规模,这一下子涌进了大量沈家庄的社员,差点把整个供销社给搬空了。

原本一些知青一直没钱回家看看,现在有了钱,他们提出请假,路顺风和沈继武也全部同意了,给他们每个人批了一个月的假期。

现在沈家庄生产队不太忙,就算要忙,也要等开春以后,光养殖场的饲养员需要值班,连饲料场只留下两个人值班。

路顺风倒是没有去赶集,也没有去县城,该买的他都买了。

大年三十,沈继武叫路顺风前往他家里吃饭。

这一次也是沈继武家里最冷清的一年了,沈小妹嫁给了路顺风,这个家就成了客栈,天亮过来以后,一整天都见不着人了。

至于沈陆军他跟张芳芳正是新婚磨合期,那架势,恨不得天天都是天黑。

沈继武准备的年夜饭非常丰盛,毕竟沈家庄杀了一百头猪,每个人分了十几斤肉,现在不仅是沈继武家,几乎家家户户都飘着肉味。

这可让其他生产队的人羡慕死了,有的人说沈家庄每个人分了五百块钱,也有的人说每个人分了一千块钱,总之媒婆更多了。

不仅连那些三四十岁的老光棍也有人打听,就连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也有人打听着,这可把村里人给高兴坏了。

所有人都清楚,他们不是因为生产队的社员多优秀,而是看中了生产队的福利。毕竟只要往沈家庄生产队一嫁,那就是生产队里人了,到了年底也可以分钱分粮,可比嫁到其他生产队强多了。

沈继武拿着酒杯道:“咱们爷四个碰一个?”

沈空军、沈海军、沈陆军和路顺风都端起酒杯。

沈小妹她们一桌,三个嫂子都羡慕沈小妹,一嫁人就嫁了生产队里唯一的万元户。

随着外面响起噼里啪的鞭炮声,年正式到来了。

沈继武道:“顺风,你跟小妹的事,也该办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