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更重要的事143(2 / 2)

沈小妹本来也想吃,只是非常可惜,她肚里的孩子不配合,基本上是吃什么吐什么,搞得她非常难受。

女人因为体质不同,有的女人怀孕就是这样,孕吐非常厉害,夜里沈小妹也吐了几次。

早上,沈小妹起来又张罗着做饭。

路顺风愧疚地道:“小妹,辛苦你了!”

“辛苦啥!”

沈小妹强忍着不适道:“女人生孩子不都这样吗?”

“要不明天别上工了,咱们歇歇!”

沈小妹摇摇头道:“这可不行,别人会说闲话的!”

路顺风在后世心里忍不住有些感叹,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真的是不太友好,尤其是生育方面。

路顺风记得非常清楚,在后世,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就是在灶台前,而后世的那些年轻人怀孕了,那就养着啊!

平时吃好喝好还要营养全面,爸妈公婆丈夫都得宠着,而且还会借着怀孕,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然后定期做孕期检查,到临产前几天,去医院待产,安全生产后,回家再接着养着。除了临产的那几个月可能要辛苦点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幸福的。

但是这个时代可不是这样,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女人是没有这样的福气的,依旧需要参加劳动。

就像张芳芳,生孩子前四天,因为是难产的原因,才住进医院,她一直在干活,直到孩子出生后一个月,俗称坐月子,才算享点福。

孩子刚刚满月,就继续上工,非常辛苦。

路顺风虽然心疼沈小妹,可是沈小妹却因为路顺风是大队长,是生产队干部,却不愿意搞特殊化,避免对路顺风影响不好。

张全禄上午跟建筑工程学院的专家,商量沈家庄医院的建设方案,原来的方案不能用了,需要重新设计,在得知规划面积是一百三十亩,而且还建在小屯河河畔。

小屯河名为河,其实只不过是一条季节性的水沟,宽约五六十米,路顺风的计划是,将小屯河直接划到医院内,作为病房休息区,将来有条件可以修建一个类似公园式的风景带。

可以让患者可以看着风景,也有助于修养。

下午两点,路顺风开着汽车前往县医院,汽车上带着张全禄。

他们抵达县医院后,观察一下朱微微的情况,不幸中的万幸,朱微微反而好转一些,有可能用的药不对,在朱亚文那边的县医院,给朱微微诊断的是肺结核,病不对,药自然不对。

就在这时,一名护士急忙走过来道:“路顺风同志,省城来的专家到了!”

“走,咱们去迎接一下他们!”

张全禄可算是下了血本,来到医院门口,只见一辆带拖挂的大巴车上下来一大群身穿白大褂,带着医疗箱的专家。

张全禄向路顺风介绍:“这是陈铁军陈教授,这是省城大学医学院心外科专家!”

“你好,你好!”

“这位是刘金玲教授,肿瘤科专家!”

“这位是……”

路顺风微笑着打招呼,而跟着而来的朱亚文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专家,教授,现在可不像后世,专家遍地走,教授多如狗。

现在的教授基本都有挂职,级别还不低,有的甚至享受瀚海市一把手的级别,没想到路顺风居然找来了这么多专家教授。

事实上,这还真不是路顺风找来的人,而是张全禄这个省城大学医学院院长找来的专家。

众专家也没有多作停留,甚至没有休息,直接来到医院的办公室,初步了解朱微微的病情。

像这样的专家和教授举行的专业会议,路顺风就是门外汉了,他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工作。

路顺风一个电话打到沈家庄生产队屠宰场,直接用自己的名义订购了两头猪,让他送到县医院,至少让这些专家们可以吃上一顿肉。

当然,朱亚文并不是沈家庄的社员,无论是住院费,还是招待专家们的费用,都是路顺风个人承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会诊,众专家拿出了治疗朱微微的方案,手术主刀医生是陈铁军陈教授,陈教授可是硕导,平时已经不做手术了,如果不是张全禄跟他说明重要性,他甚至不会过来。

光教学任务足够重了,县医院食堂将送来的两头猪,全部做成了红烧肉,宴请众专家吃饭后,准备手术正式定在晚上八点。

晚上八点整,朱微微被送进手术室。

晚上十一点五十,手术室的门这才被打开。

陈铁军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完成了手术。

朱亚文听说手术成功的消息,激动地朝着陈铁军磕头。

陈铁军望着路顺风道:“路顺风同志,其实我这次过来也不仅仅是给你干女儿看病的,而是有些事情想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有时间吗!”

“这个……”

路顺风道:“都这个时间了,您不累吗?”

PS:是不是以为没有了,想不到现在还有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