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结果分析(下)(1 / 2)

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完成了分析,从执行“演进计划”的目的上来讲,上官言算是稍稍松了口气,但是从结果的实质上来说,心情却是更沉重了。

面对着这些枯燥的数据,连轴转了24小时的上官言和萧瑾,也确实有些熬不住了。而秦教授也上了年纪,在这么熬夜之后,也一样需要休息了。于是三人合计了一下,在向程立提交了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分析,并约定中午12点再来继续剩下的工作之后,便各自休息去了。

中午12时,萧瑾他们三人前后脚的进入了研究室。此时光脑上的数据解析工作早已运行完成,三人也简单的互相打了下招呼,便接着投入到茫茫的数据之中去了。

有了昨晚的数据分析工作打底,这第二次实验结果的分析速度便快了许多。

下午4时许,三人便有了初步的分析结果。

第二次实验,投入样本共计16种,出现变化的有2、5、9、13号样本。

2号样本的变化与第一次实验中的模拟结果高度相似,说明即便生态体系差异巨大,该种嗜血生物还是会朝着智慧生物的方向进行演化。

5号样本的变化也与第一次实验中的模拟结果相似,只不过最终演化出的骨甲,在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大,第一次实验中的骨甲类似于轻质合金装甲,而第二次实验中得到的骨甲则更类似于非金属装甲。两个参数系统中的矿藏分布不同,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9号样本在实验中出现了上臂肌肉特异强化的趋向,并在后续的演化中变成了一种适合远程投掷的嵌合体生物,其整体外形类似于神话传说中的半人马。分析其原始数据,发现造成该种演化路线出现的原因有三:第一,地形因素,萧瑾修改参数后的荒原草甸系统中,地势开阔,有利于这种类似骑射的远程兵种展开;第二,部分类人猿的基因片段,这与其演化出的投掷能力有关联性;第三,肌肉强化的特性,这与来自于蟒类的部分基因相关。

13号样本在实验中出现了速度强化的趋向,并在后续的演化中变成了一种擅长奔袭、指骨异化成骨刀的特异物种。形成该种演进路线的原因有三:第一,地形因素,有利于奔袭突进;第二,部分食肉目的基因片段相互作用,诱发了速度强化的特性;第三,指骨特化成骨刀的特性,与部分蝠类的基因片段具有相关性。

与第一实验结果类似,5、9、13号样本在最终演化成功之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智力提高。

可以合理推断,智力成长应该是这些嗜血生物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趋同特性。

4点30分,三人在复核了报告中使用的数据无误之后,便将结果提交给了程立。

至此,“演进计划”才算是真正的画上了句号。

提交了结果之后,萧瑾以为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最近这两天的高强度任务,实在是太消耗精力了。

但是程立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准确的说,是不打算放过上官言和萧瑾。

在收到分析结果之后,程立简略的看了看,随即便连同第一次的结果,提交给了上一层级。随后便联系了上官言,通知他和萧瑾去会议室参加特别分析会议。

嗯,秦教授确实可以先去安心休息了,但是另外两人还得接着劳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