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天人(2 / 2)

这时郡国学的学子们才知道,原来早在战国时期儒家荀子就批判过这些事情,董夫子的经义与其相反,莫非是董夫子错了?

庄青山见无数学子投来了怀疑的目光,不由一咬牙道:“在战国纷争的情况下,若要宣扬天的神性,每个君主都能证明自己与神的渊源,不利于统一,荀子为了天下一,这才有此言论。”

“而此时已是天下一统,天命尽归天子之身,故此董夫子认定天子能和天意产生天人感应!”

大儒庄青山说出这句话之后,不由额头见汗,却是他这句话乃是诡辩之言,然而他向下望去之后心中就是一喜,台下的大部分学子竟然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

仔细一想,庄青山就想通了此节,这些学子出生在大一统时代,记事起当今天子便已经在位,天子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

再加上荀子只是论“天人之分”,而没有直接否定天子和天意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这些学子真被他编造的话所镇住了。

就在大儒庄青山准备趁热打铁,让学子们进一步接受这个解释时,刚才还沉默不语的王太子刘迁忽然开口了。

“我虽未曾读过《荀子》,但也知道荀子的天人之分在前,而你董夫子的天人感应在后,你可以编撰《荀子》,却不能随意编排荀子,无论你说什么,荀子也不可能从棺材里爬出来自证啊!”

在刘迁看来,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早已作古的儒家先贤!

这句话瞬间就引起了学子们的议论。

“所谓编撰,可以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添加自己的观点,但是原文不可做一丝更改。所谓编排,是捏造谎言讥诮别人,庄大儒莫非真的是在杜撰?”

“何为杜撰,虚构臆造者也。王太子说的对,我们可以研究先贤的著作,却不能将自身意志强加给作古之人,虚构臆造出荀子的另一个思想。”

“虚构臆造可大可小,当年田窦之争中,前丞相窦婴为了从丞相田蚡手中救下灌夫,不惜伪造了先帝的诏书,最终灌夫被灭了族,窦婴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

随着无数怀疑的目光注视而来,庄青山面色不由变得一阵青白,其实他也知道,王太子此言虽然粗鄙,但也说的没错,他若是再曲解荀子的主张,今后恐怕就要被荀子一脉批判针对了。

于是乎,大儒庄青山略有些气急败坏道:“是你们以《荀子·天论》来反驳我《公羊传》主张,我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况且董夫子的《天人三策》乃是规范天子道德之言,天子都未曾否决,尔等又何必争辩!”

庄青山直接搬出天子之后,所有人心头都是为之一凛,但仔细一想,庄青山此举恰恰表明他已然束手无策。

顿时,学子们心中就是一怔,这次争辩本是大儒庄青山和文学祭酒二人之事,王太子刘迁参与进来之后在王太子舍人的帮助下挽回了颓势。

最终看似王太子无言以对,实际上面红耳赤的庄大儒已经输了!

在学子们现在看来,此时的王太子刘迁虽然仍旧一事无成,但也算是有胆有识之辈了。

刘迁来这里也不是和庄青山争辩,而是为了向文学祭酒晋昌请教炼命之法,当刘迁请走晋昌之后,广场上听讲的人却都留了下来。

他们在乎《天人三策》的绝对真实性吗?他们要学的是天子推崇的《公羊春秋》!

刘迁才不管那些郡国学的学子如何,此时淮南国由国相治理,这些学子就算入仕也是成为国相乃至天子官吏,刚才的辩论只是顺手为之,他还是将心思全部放在修身炼命上吧!

刘迁派内侍去知会金玲儿一声的同时,带着余七和文学祭酒晋昌来到了一处书房,只是刘迁也不好直接说出元精之事,好在除了“天人感应”、“天人之分”之外,还有“天人合一”。

所谓“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他或许将元精比拟成天地万物之一,便能从文学祭酒晋昌这里寻求一些答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