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急性投毒杀人案26(1 / 2)

XXX2年12月22日,上午9:00,林晨树把已经破解的案件划掉,然后继续挑选一个类似“完美犯罪”的本地案件。

这一次是“急性投毒杀人案”。

案件描述:“本年2月16日,

孙某报警,称苏某被人毒杀。

经过警方调查,

孙某和苏某在一家餐饮店吃饭喝酒;

苏某突然很痛苦,然后趴在桌子上。

孙某立刻叫了救护车。

苏某被抬上车,并送进医院。

抢救无效,苏某死亡。

医生表示苏某被毒死。

警方进行了深入调查,依旧查不出凶手。

于是,将案件暂时保留,等待破案线索的出现。”

林晨树看完案件,马上带上几名警员,去侦查这起案子。

经过之前警方调查,毒死苏某的是氢氰酸,一种急性致死毒药。

林晨树调取了餐饮店的监控录像,观察孙某和苏某的吃饭过程。

整个过程没发现可疑之处。

到底是谁下的毒?

林晨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于是,连厨房的监控录像一起观察了。

在厨房里,厨师一如既往,没有半分可疑之处。

根据监控结果,

触碰过苏某饭菜的只有厨师、服务员、孙某。

也就是说,凶手是他们其中一人。

那么凶手到底是如何下的毒呢?

之前警方检测过,沾上氢氰酸的只有苏某用餐时的碗;

其他地方没沾到任何氢氰酸,包括苏某的筷子。

厨师、服务员、孙某都拿过苏某的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在碗盆里事先下了毒。

这种情况,要么是误杀,要么是预判好的。

那么凶手又是如何准确地预判苏某会拿到用毒的碗呢?

为了查清这一点,林晨树又对碗盆处的监控录像进行了观察,主要是苏某被害前2天内的录像。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接触过碗盆的人一共有100多个。

这就难办了。

于是,林晨树把苏某的碗被下毒的照片拿出观察。

这张照片是经过颜色处理的,下毒的地方会显示蓝色。

经过观察,

苏某的碗内壁毒素最多,其次是碗底。

这表示下毒的人很可能是通过接触苏某的碗来下毒的,而不是直接在碗盆里下毒。

如果在碗盆里直接下毒,要么是碗底毒素最多,要么是其他碗也沾到了毒素。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

那么凶手只可能是厨师、服务员、孙某之一。

林晨树问了当时负责侦查的警员:“当时,厨师、服务员、孙某身上是否有毒素反应?”

警员表示:“只有孙某的手有沾到,

但不能作为证据。

因为也可能是先被下毒,

然后孙某的手触碰到了。”

林晨树点点头,再次回顾视频监控:“厨师负责做菜,所以苏某的碗是他准备的;

服务员负责端菜,所以有机会触碰到苏某的碗;

孙某给苏某盛饭,所以触碰到了苏某的碗。”

如果是厨师下的毒,他可以直接把毒放在碗底;为什么要在碗边缘下毒?

所以,可以初步排除厨师下毒的可能性。

如果厨师是把毒下在碗里的米饭上,那么碗里的毒素反应应该是内壁少,底部多;

很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也可以排除。

根据碗里毒素内壁多、底部少这种情形,

只可能是在匆匆忙忙下毒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

所以,凶手很可能是服务员或者孙某。

之前警方通过调查,

并没有发现厨师、服务员和苏某有任何过节。

于是,林晨树仔细观察视频中服务员端菜和上菜的过程;

还是没发现任何异样。

服务员只在上菜的时候,碰到过苏某的碗。

但为什么服务员手上没有检测出毒素反应呢?

难道服务员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清洗掉了嘛?

如果是这样,服务员手上应该还是会残留毒素才对?

这些问题弥漫在林晨树脑海中,似乎过不了多久,就能找出凶手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凶手通过射击的方式,把毒素打入苏某的碗中。

如果是这样,毒素应该会溅出来,那么周围一定有毒素反应。

由于除了苏某的碗有毒素,其他地方没有,所以可以排除射击投毒这种情形。

突然,林晨树好像想到了什么;

便再次询问当时的侦查警员:“盛饭的勺子有毒素反应嘛?”

侦查警员表示:“检测的时候,没有发现有毒素反应。”

林晨树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说:“真相只有一个,

凶手就是孙某。”

在场的警员和其他人员纷纷大吃一惊,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晨树说:“先别急着解释,

你们去把孙某、服务员、厨师带过来餐饮店监控室这边。”

警员点点头,马上行动起来。

很快,孙某、当时的厨师和服务员全部到场。

林晨树把刚刚的分析解释给他们听。

孙某突然火冒三丈,大喊道:“就算我手里有毒,

也不能证明我就是凶手啊!

你们分明是在找替罪羔羊,好给你们冲业绩。”

见到孙某这样,警员马上让他冷静下来。

林晨树接着解释,说:“孙某,你是不是把苏某盛过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