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安纳托利亚能源公司53(2 / 2)

很显然,奥斯曼朝廷可以利用安全隐患作为借口,不停的整治埃及企业,或是要其停业,或是要求其给苏丹缴纳更多赋税,最后将其收回。

这种手段在后世屡见不鲜,比如说某個南亚大国就爱这么做,只要有资金和企业进入南亚大国,最后结果一定是有去无回。中央、各个邦、工会制定的各种法律和条款,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奥斯曼朝廷的想法多么超前,多么领先时代。在后来,想办法对付外国的企业,其他国家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多是不做生意往来而已。

现在如果要动外国投资企业,外国的部队可是会直接上门的!奥斯曼朝廷也就欺负欺负埃及这种小国罢了。

“我保证宗古尔达克煤矿会安全的,”阿卜杜·卡迪尔帕夏说。

他心想,伊斯梅尔对他的嘱咐果然没错,奥斯曼会以为煤矿是埃及的软肋,用各种办法想抓住煤矿。

但是奥斯曼的苏丹、奥斯曼的大臣,还有眼前这个奥斯曼总督麦莱克帕夏也不想想,难道埃及人都是傻子吗?明明知道风险也敢来投资。

后招早已准备好了!

在麦莱克帕夏早已以为埃及人已经屈服了的时候,他却望见阿卜杜·卡迪尔帕夏笑呵呵的盯着他。

“就是在下如果办事不力,出了点事故,总督阁下要收回宗古尔达克煤矿的程序,恐怕有点复杂。”阿卜杜·卡迪尔帕夏这样说道。

“怎么困难了?伊斯梅尔是奥斯曼帝国的臣民,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不应该服从帝国的命令吗?”麦莱克帕夏满脸不屑。

“但是开采这座煤矿的企业可不是土耳其的,”阿卜杜·卡迪尔帕夏摆摆手说,“承包煤矿的企业是在巴黎上市的安纳托利亚能源公司,是注册过的法国企业。而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在法国人手里,只有一小部分是伊斯梅尔私人持有的。”

是的,伊斯梅尔在获得煤矿的承包权后,以一埃磅的价格将其卖给了自己在巴黎同学成立的一家法国公司。

欧洲人在奥斯曼帝国总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也就是说,如果运行一座煤矿,作为外国企业开发甚至要比作为本国企业开发还有利的多。

当然,代价就是煤矿公司获得的大量利润,要作为分红发放给法国股东。

但伊斯梅尔并不在意煤矿产业本身的利润,他只需要将煤炭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上,供给埃及发展中的工业。

同时,吸引法国人入股还可以获得大量开发资金,大大减少了埃及开发煤矿的成本。毕竟,埃及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不能总是指望靠国库的钱进行大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