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安纳托利亚的资源49(2 / 2)

“阿里帕夏就是这样做的,他只是占据着埃及的肥沃土地,有着强大的军队,奥斯曼朝廷就主动将总督的官袍送到开罗的城堡里,”赛义德说,“所以你为什么要去君士坦丁堡呢?”

“我前往君士坦丁堡可不只是为了被册封为埃及总督。而是利用奥斯曼的危机,好好的捞一笔。”伊斯梅尔略带微笑,向赛义德帕夏解释道。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套缜密的计划,从奥斯曼帝国那里得到好处——这也是伊斯梅尔不直接宣布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原因。

现在这种情况,埃及好像独立,可又没有独立,叫做如独。它虽然没有独立,但奥斯曼帝国确实无法干涉其内政,有自己的军队、司法、金融系统,在易卜拉欣帕夏摄政后,又没有缴纳过贡赋。

同时,它又可以依靠奥斯曼帝国,防御外来势力的入侵,又能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获得其境内希腊裔、亚美尼亚裔商人与金融家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埃及和奥斯曼帝国同享一套关税法,这意味着双方处于同一个市场,货物来回流通是免税的。利用这套规则,埃及可以利用奥斯曼市场,向那里出口各种工业品。

同等道理,埃及从奥斯曼进口原材料也是免税的,比如说叙利亚的丝绸,安纳托利亚的煤炭和铁矿,这将极大的弥补埃及国内资源不足的缺点。

安纳托利亚的矿产资源不只是储量丰富,也有着较为便利的运输条件,可以通过海运直接运输到亚历山大城的工业区。

相对于阿尔萨斯—洛林的矿产运到巴黎,或是五大湖的矿产运送到纽约,埃及通过海运和河运获取矿产资源,成本没有劣势,甚至要比陆路还要低。

伊斯梅尔也不担心奥斯曼帝国利用这些资源威胁埃及。他所熟知的奥斯曼帝国,将在克里木战争后陷入债务危机,不停为巴尔干民族起义与俄罗斯帝国的进攻所困扰,必须依赖同埃及的援助。

就算他掐断了资源供给,只要埃及培养了成熟的工业体系,再从其他地方进口资源,区别也只不过是成本高一点。

这是在埃及开发非洲腹地资源前,渡过尴尬期的极好替代。

唯一问题就是,奥斯曼帝国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低下,富产煤铁的安纳托利亚目前还没有几座开采中的煤矿。

但这不要紧,奥斯曼帝国没有开发的能力,埃及有开发的能力吗!

毕竟埃及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附属帮宗主国开发资源,天经地义。

这正是伊斯梅尔君士坦丁堡之行的附带目的。

直到赛义德站在“尼罗河号”的桅杆上,看见大批来自欧洲和埃及国内的矿产工程师,登上船只时,他才明白,伊斯梅尔到底有着什么伟大的规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