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以工代赈(2 / 2)

..........

又一次政府中例行的会议。

参加的有摄政王伊斯梅尔,财政部长巴齐贝伊,农业部长法齐尔帕夏,民政部长赫兹尔帕夏。

首先是赫兹尔帕夏先发了言。

“最近以来,为躲避限制地租的法令,许多地主收回租给佃农的土地,将经营模式从租佃制改为了雇佣制,造成许多失业呀。”说完,赫兹尔帕夏重重的叹了口气道。

“雇佣制有什么不好的呢?”一旁的农业部长法齐尔帕夏质疑道,“地主们将佃户的土地收回后,就可以将分割种植的土地合为一块,这样采用农业机械、种植经济作物就容易的多了。”

“这可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许多农民没有地种,也没有东西吃,在四处流浪,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嘛?动乱的种子正在埋下啊!”

民政部长赫兹尔帕夏锤了锤桌子,表现的很不善,他感到法齐尔帕夏有点不可理喻,只知道提高经济效益赚钱,而丝毫不考虑后果是什么。

“我们有钱武装军队,还怕什么懒惰的失地农民!”法齐尔帕夏倔强的回道。

“停下吧!”

见着两人就要吵起来,伊斯梅尔示意他们安静,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农民要失业,我们可以考虑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法齐尔帕夏和齐兹尔帕夏齐刷刷的看向伊斯梅尔,脸色一脸疑惑。这又是什么伊斯梅尔的新注意嘛?

“是,我计划废除劳役制度,通过雇佣失业者修建公共工程,达到农民减少失业的目的。”伊斯梅尔决定道。

以前埃及的劳役制度是普遍性的,只要是农民都要服劳役,参与修水坝、挖运河等公共工程。

这样缺点十分明显,首先是影响农业生产——埃及气候条件优越,在经过灌溉的土地上,能达到一年三熟。可以说,埃及只有农忙,没有农闲。这也意味着,在任何季节征调农民服劳役,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减少产出。

另外就是,劳役制度没有报酬,甚至还需要农民自己出钱出物资。同时,官吏和监工往往不惜人力,根本不管服劳役者的死活,在修建公共工程中总是制造较高的死亡率。

以工代赈就不同,首先,雇佣的劳动力不会是佃农或是自耕农,而是本来可能流浪的无地农民、贫穷的市场,这并不影响生产。

其次,以工代赈可以培养一支专门的、经验丰富的施工队,提高建筑效率。通过给雇佣的失业者发工资,还能支持他们去消费,盘活经济。

看上去,这将是个万无一失的好主意。

分析清后,法齐尔帕夏和赫兹尔帕夏都点了点头,赞同伊斯梅尔的意见。

只有一个声音例外。

“我反对实行以工代赈制!”

那是财政部部长巴齐贝伊,他满脸都是苦恼,似乎对以工代赈的计划,十分不放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