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物(2 / 2)

两位小姐脸一红,气氛却是十分尴尬,直到默里爵士打破沉默。

“这就是生意。就同埃及修铁路需要英国人来管理一样,埃及的文物也需要英国人来管理。”默里爵士义正言辞的说道,好像真理掌握在他手中一般,“众所周知的是,现代的埃及人不认识古埃及的文字,不懂古埃及的文化,与其令文物被尼罗河的烂泥埋没,不如由我们欧洲人进行研究与保管,不是吗?”

伊斯梅尔知道,默里爵士的话就是在诡辩。欧洲的强盗总是喜欢以研究为借口,把其他国家文物掠夺过去,拿在手里把玩。

过个一百年,等落后的国家开始珍视自己文物,试图发掘和研究自己文化,向欧洲国家讨要时,这些东西就从研究的文物,变成收藏家的私人藏品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想要讨回,就可没办法了!

“你怎么断定埃及人就不认识古埃及文字,不了解古埃及历史呢?”伊斯梅尔下了决断,“我们有处置本国文物的权力。”

.......

“伊斯梅尔,你做的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赛义德叹气道,“我们埃及应该要与国际接轨才对。”

赛义德对埃及文物出海,持赞同态度。

实际上,从阿里帕夏时代以来,为表示自己文明开化,一直支持外国考古队前来埃及探险,法国的商博良破译古埃及文字,便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埃及的官员们,对欧洲人带走文物,也视若无睹,反而将其视作促进同欧洲关系的手段,加以赞成。

早在1821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便派遣莱普修斯带领的考古队,前往埃及探险,一路沿尼罗河挖掘,带走超过一万五千件文物与石膏复制模型,阿里帕夏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派遣免费的劳工和纤夫,帮助普莱修斯挖掘与运输文物,以增加和普鲁士关系。

可是在第二次埃土战争中,受阿里帕夏恩惠的普鲁士,仍站在土耳其一边反对埃及的扩张。

“我们出卖了这么多年的文物,难道欧洲列强就尊重埃及了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难道不是建立在势力之上的吗?”伊斯梅尔向赛义德反问道。

赛义德顿时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他才挤出话来:“可是,只有欧洲人对埃及文物感兴趣,不出卖给他们,又卖给谁呢?”

现在的埃及人仍把古埃及视为偶像崇拜的国度,而不是自己历史,他们对古埃及的兴趣,并不浓厚。

“你说的暂时没有错——可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文物白送给欧洲人,”伊斯梅尔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想法,“我们得将文物收集起来,利用欧洲的埃及热,到各个巡回展览,或是吸引欧洲人到埃及旅行。”

赛义德点点头,勉强赞同了伊斯梅尔的意见,过了一会,他又想到什么,说道:“其实,还是有埃及人对古埃及感兴趣的......他叫塔塔维,现在是开罗某座语言学校的校长,如果有他的帮助,你会事半功倍的。”

“我会去拜访他的,”伊斯梅尔说,“可我还要等待希腊烟草商的消息,暂时没有办法前往开罗。”

可在第二天,伊斯梅尔还是启程前往了开罗。

因为易卜拉欣帕夏的病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