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由雇佣制(2 / 2)

但体型矮小,身材瘦弱的工人们看向这位军人经理时,他们的眼里满是怨恨,而没有一丝的留念。

当然,这些工人都是附近农村里服劳役的壮丁,每几个月就要轮换一次,当然不可能指望他们和工厂建立什么感情。

他们只知道阿里帕夏和眼前这位老军人在强迫他们工作,令他们每天生活在肮脏、拥挤的宿舍里,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却得不到一皮阿斯特工资!

伊斯梅尔望着这一幕,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劳役制度是维持不下去了。

如果工厂都是征集来的劳工,每几个月轮换一次的话,根本得不到熟练的工人。同时,工人因为得不到工资,不会对劳动有任何积极性。他们唯一的期望,只是尽快熬到服劳役的期限,然后回到家里,与老婆孩子团聚。

至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实行自由的雇佣制度势在必行。

“巴拉德,我们以后将实行雇佣制度,那些工人,不愿意在工厂里工作的可以自由的离开,愿意的可以自由的留下来,我会按时给他们发工资,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再统计统计愿意留下来的人数。”伊斯梅尔吩咐道。

巴拉德与几名工程师、车间主任很快开始了调查工作。伊斯梅尔只是在角落找张椅子坐下,静静的看着。

工厂车间虽然高大,但并不通风透气。在七月埃及烈日烘烤下,车间内部,就好像一台大型蒸箱的内部一样,热的伊斯梅尔汗如雨下。

要不是他穿了件透气的长袍,待不了多久就会中暑晕倒。也不知道巴拉德穿着一身贴身的制服,怎么还没被热倒——也许在埃及长期生活的人,不像童年就出国留学的自己,早就适应了。

让伊斯梅尔不满的是,巴拉德在那统计很长时间,也没有出结果。而他自己,已经想回到阿尔瓦拉宫享受精致的欧式喷泉,和被冰镇的水灵水灵的水果了。

他径直走到巴拉德身边,问道:“怎么还没有统计完?”

“他们都不识字,就靠我们几个,只能一个个去问,一个个去记,实在太麻烦了。”巴拉德拿起一个本子,展示给伊斯梅尔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蝌蚪般的阿拉伯人名,晃得伊斯梅尔眼睛都有点花。

无论是前世,还是伊斯梅尔在欧洲留学的六七年,他都几乎没有见过阿拉伯文,因此,这次再看,竟有些不熟悉。

这倒是使他立即反应过来,现在埃及另一个问题,普遍不识字。据说,在阿里改革前,只有百分之一的埃及人能读写文字。

而阿里改革建立的学校,也主要是服务于中层和上层的技术型学校,并没有建立全民的基础性教育,底层的埃及人依然少有识字者。

低下的识字率反应到工业生产上,就是工人不好管理,难以培训出技术工人等等问题。

毕竟,教育就是工业化的基础。

等了好一会,巴拉德才将统计的结果交给伊斯梅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