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暖光21(1 / 2)

东郊忍冬站台。

忍冬颠着脚尖,好奇对和自己名字相同的站牌名瞧个不停。

一只手钻出裹身窗帘布,模仿字形一顿一挫的比划。

公交车稳稳停泊,车门打开,车载智能语音同步播放。

“RD64路抵达循环节起始站点—东郊忍冬站,请乘客有序上下车。白烨环城观光旅游提醒你:如果你要半日游遍全城,现在上车正是好时候。傍晚在渠江,我们有一场礼物要送给你。”

忍冬转身询问的目光投向,在站台边等待的男人,闻声疑惑道:“环城观光?礼物?”

正巧在打开车门前面的张羽,举手招了招,“想去吗,我带你去看看。”

率先一步跨过车门,忍冬急忙跟上。

裸露在外的左手攥紧“衣襟”,小步子蹬蹬来到车门轻巧跳跃,双足微蹲落进车内。

自然环顾四周,车里乘客少,后段两位中年男女在闭目休息,对应的旁边一位老人低垂眼睑滞望拐杖头木理纹路,怔怔出神,最后一位年轻人坐在中段末尾,侧偏脸颊,额头斜靠透明车窗,刚好避开忍冬所有能观察到他面孔全貌的角度,平静的欣赏窗外的风景。

忍冬多关注了他零点一秒,因为他的年龄与张羽相仿。

在他前面三个座位找到张羽,跑过去挨着坐下。

车开始行进,窗外的风景“跑动”,错落的房屋,泛黄的田野,笔直的树木下枯叶丛绒。

张羽特意给她留了靠里的座位,忍冬双手按在玻璃面,脸凑近,一生从未见过的风景牢牢的吸引她绝大部分注意力。

有暖意的近午阳光,张羽调整一个平时习惯的坐姿,斜靠椅背,双手插在腋下,惬意的欣赏窗外百看不厌的风景,时不时解答忍冬提出的问题。

“那是什么树?”她的知识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方面。

张羽暗拍脑袋,他忽略了动植物。

回答:“悬铃木。”

“为什么它掉光叶子?”

“冬天到了。”

“什么时候会长?”

“春天。”

张羽心笑:还好我都懂。

忍冬歪歪脑袋,窗帘布耷拉在白皙的肩头,盯着悬铃木和下面堆满的落叶堆。

问道:“为什么它光掉叶子,不掉长叶子的树枝?”

张羽:“?!!”

埋藏在久远前的记忆翻找出来,眼瞳闪动间隔清晰的睫毛遮挡成的帘幕窥见过去的画面。

小女孩气恼的打掉落在脑门的树叶,暴跳如雷:“羽哥,树叶怎么光砸我头上,这破树有本事掉树枝啊,怕你姑奶奶就和小寅姓!”

站在旁边的男孩,呆呆的思索几秒,认真的反驳:“不只掉你头上,我也有叶子,”摇摇头晃飞头上五六片树叶,“看!”

很在意的纠正女孩语误,“你本来就和我一个姓,你以为不怕树就能改吗,天真!”

“我我……”女孩抓狂:“我和尼拼啦!”

扑过去,后者熟练的早一步往左闪开,和很多次一样,两人围着他饶圈追逐打闹,直到累到跑不动,只能干瞪对方。

“张羽”憋笑,然后把两手一左一右的按住他们的脑袋,总算抢过他们的注意力。男孩子一向有一说一,重点是稳住小姑娘的心态。

忍冬的双眼水波似境。

脑海里画面与此刻的画面,隐隐重叠。

张羽右手抬起枕在脑后,用浓浓的怀念语气并两分笑意,解释给忍冬听:“大概叶子就像头发,掉了一茬,还有一茬,就算不长掉光也不会怎么样,树枝是树的手脚,总是不那么容易割舍的。”

十一二岁的“张羽”说出类似的一段话。

“张羽”对自己的机智回答满意到不行。

却见忍冬问道:“要是不长呢?”

小女孩:“要是不长呢!”

张羽瞳孔一颤。

过去和现在,在这句问话里模糊了界线,旧忆新更、几近重演。

真是角度刁钻啊。

张羽感叹,发出四五十岁中老年男人每天要面对的残忍现实:“那就秃了!”

好一阵才摆平这个问题,忍冬继续接连对能看到的一切事物发问,大部分张羽七七八八编一点能回答,剩下的很不负责任糊弄糊弄,东扯扯西扯扯瞎掰。

即使拥有足够完备的生活知识库,忍冬初次运用依旧会常有不合常理的幼稚之处。其实可以一瞬间具备媲美成人的交流表达方式,这是张羽留出的成长空间。

“更有趣不是么。”

伸伸懒腰,张羽决定了,等会他要眯一会,大好晴天不睡一觉实在可惜,等帕西来,他就可以把张忍冬这个麻烦丢出去了。

一片枯黄卷叶砸在车窗,弹开。

即将合上眼睑缝隙的一霎,微微失神。

闭上眼,擦拭过的记忆再度铺落灰尘。

暖和的淡淡阳光里,忍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张羽合上眼皮舒舒服服打起了盹,安静的端详这张迅速熟悉起来的脸,没有打扰。

车停车走,有人下有人上,所有人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中段靠前的两个座位,忽略了穿一身洁白帘布的忍冬,不觉有任何怪异的地方。

北府清鸣峡市,前夜空港。

一艘艘船坞是凸出崖壁的鹅卵石,布局更像在岩壁挖巢的鸟群,探头探脑乌泱泱的一面,差别是超越本能的艺术造诣和空间合理性。

大开阔的视野,松针如栉,分圆切规的分布,高可见长天万里,中可观天轨浩浩车流,低现街道田埂,屋厦插秧,近交邻里,远望冬景。

任何一个船坞,哪怕是距离地面一百米高度的最底层,照样可以无碍的看见四个方向的全景。

白天阳光照耀,会反射出并不影响视线的弱光,给船坞空港镀上一层素衣。

到了夜晚,名为“前夜”的空港才是真正绚丽神秘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