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雕刻22(1 / 2)

除了公共的符文理论课,还有专业的实践课,杨星选择了雕刻。

符文理论从玄武星象开始,白虎、朱雀,最后青龙,因为青龙的星命点最多,多达95个,其余的都是90个。

雕刻竹简,这就是最基础的实践课,所有古老的传承都是用竹简来记录的,最新挖掘出来的古符文证明了这一点,从竹简起步,是雕刻师学习的流程。

不过雕刻师雕刻的竹简和普通记录不同,他们需要在一块竹片上传播更多的意思,更准确的意思,完整表达作者本意。

运用的手段是符文阵列,基础的符文阵列是一个面,选择合适的星命点作为锚点,第一点要点在刻录的载体上,其余在虚空中,随着不断的点下锚点,就从物体内的虚空中扩展出大小合适的符文阵列平面,运用不同的星命点,符文阵列平面还能附带属性,增加意境,更好的传情达意。在刻录的载体上,点下第一个锚点的过程,叫“起点”,后续不断点下锚点的过程叫“追更”。

杨星更愿意称呼这一过程为二维展开。

不同载体,能承载的锚点数量不同,同时技术越好,越能分散载荷,让同一载体能承载更多锚点,但不会超过物体承载极限,载体上的锚点数量终究是有极限的。

进一步的扩展办法是连出星弦,让锚点相互分担压力。再进阶的办法是构建星宿,这是老师们都做不到的,他们选择在更好的材料上,点下更多的星命点,来进一步的扩展。

在老师包头嗣的演示下,一根指头大小的竹片,就扩展出一个A0纸大小的虚空平面,接着再在这扩展出的平面上,刻录文字图形,这个过程叫“刻画”;图文刻录完成,要把所有锚点压缩成分布均匀,密度合适的样子,并固定住,这个过程叫“均定”;把定住的锚点,烙印到竹片上,结束刻印,这个收官的过程叫‘烙定’。

杨星愿意称呼它为回归三维。

老师当时是压在了一个不规则竹片上,这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水平,能在平整的面上,完整的烙印下锚点就算入门。

完成烙印的竹片,输入斗气,激发锚点就可以看记录的内容,使用次数和材料正相关,和技术关系不大,报废的竹片会自燃,这也是用“烙”这个字的原因。

暴风城没有竹子生长,采买有点贵,但这难不倒大家,一种巴掌大的甲节虫,幸运的入选,成了代替品。它们是甲壳的生产者,离开甲壳不会死,只会害怕的抓紧时间再造一个甲壳。

甲壳样式整体和甲鱼壳相似,不过和火车学习了经验,加长了很多,长宽比在9:1到9:2之间,成年后,越年长越宽。背壳坚硬,黄色水晶质感,腹壳分九节,每节的甲板呈方形,白色磨砂水晶质感。初学雕刻用的是腹壳甲板,比较平整,方便烙定。

雕刻系是有福利的,或者说百艺学院本身,就是给学院学校打工的。藏书阁一楼,有一个巨大的'智慧大厅',里面收藏着各届毕业学生留下的功法,只是普通的书写方法,很占地方,还很不方便。整理这些功法,收拢成更简洁的甲片,这就是,雕刻系的任务,也是雕刻系的福利。

这个大厅,其他学系的学生,每个学期只拥有一回进入的次数,表现好的学生会增加一些次数当奖励。但雕刻系,随便进,随便带书籍出来,这是他们的工作。看着很好的福利,其实也一般,大家都有传承,这些功法大多只是一个创意,并不完善,大家不怎么在意,顶多算参考资料,偶尔需要了看看。进入的次数多数会累积到毕业,需要自己创功法的时候。

大厅还是进行一些分类归纳,两个大厅,一个是甲厅,放整理成甲板片的,一个是乙厅,放其他未整理的,都是横六排,纵13排,代表土火水风雷木六属性,和拳脚掌爪指,膝肘气头吼,横练,兵器,综合十三个门类。

综合类是最难的,有人没有创建功法,但是把一些留下的功法整合成了系列,从初学到战斗,从拳脚到兵器都包含,这样的功法就成了综合类。

这个时候普通材质的甲壳,就承载不了这么多的内容,需要换高级的刻录方法,或改成玉笏板。玉石能承受更多的符文,也能写的更多的,可以承受更多的知识,用的更久,是绝佳载体之一。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烧制一个瓷器,一块瓷板,一个特殊的陶绘作品。那是丹青在一面进行扩充,雕刻系再另一面下锚点,通力合作的产物。

优点是材料便宜,缺点是耗费大量的人工,需要极高的技术,不过学校最多的就是人工,最不差的就是技术,最缺的就是材料,所以统一都是第二种选择。

他选择雕刻系,仅仅上了一天课,就有学生转来,叶家姐妹,追到了雕刻系。看着身旁的两姐妹振振有词的说着,这里的魔音系教的太差,还不如家里,学不到东西,不如来学雕刻拓展下,正好也对雕刻敢兴趣。

怎么说呢,理由也是个正当理由,但是从周围学生暧昧的眼神中,显然不是这么理解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