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为什么?79(1 / 2)

   皇帝拂袖而去。

   但朝臣们还久久不肯散去。

   文臣武将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了风雨飘摇同舟共济的心情。

   张辅先迈出一步,走向吏、户、兵三位管着人、钱、军,因此至关重要的尚书,当即引用了皇帝刚才的话:“诸位,国难当头,文绉绉的官场话咱们便不说了。”

   今日早朝刚开始时,皇帝说国难,张辅还觉得不至于……

   然而七十五岁的老英国公,今日发现自己还是年轻了。

   历朝历代多有血淋淋的先例:强大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要说外敌瓦剌只能算是心头大患,唯有这紫禁城内的天子这么瞎搞,才是真正的国难。

   在几l位尚书内,张辅下意识看向于谦。

   这是武将的直觉。

   比起被皇帝气的人如其名,眼睛都直了的吏部王直尚书,以及作为第一个被点到的文臣而痛苦万分的户部尚书,方才朝堂上话不多的于谦,倒是给英国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因他此时冷静的惊人。

   文武有别,平日里两人虽来往的不多,但英国公也听说过,于尚书在公务上是个性子刚强直肃有一说一的能臣;日常则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写起诗来还被人评为清逸流丽,文有奇气。

   总之不是一个寡言内敛的人。

   但今日,他却是少有的静。不是那种绝望或是躲事的安静,而是临大事则岿然不可动的静气。

   于谦从来性子如此——在真正的大事和大危机之前,会进入一种理智超脱于情感的境地,整个人会变成一把出鞘宝剑一样锋锐,只冷静专注于劈向破开当前困难的状态。

   情绪这种东西,暂且摒弃在一旁。

   而在危急关头,能够保持如此理智决断冷静的人,无疑是会带给周边人莫大力量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