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数学题27(1 / 2)

就因为明军于数量劣势的野战中可以打出优势战损比,所以大明上下普遍认为满清不足为惧,对军事一知半解的朝廷官吏还热衷于寻找满清野战,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殊不知满清不会傻到放弃骑兵优势与明军重兵团决战,况且满清的人口也不允许他们打大决战。火器大发展以前,最强大的战术兵种就是重甲弓骑兵,想打就打还能打,想走就走拦不住。

朱存枫很快就从平台的书籍上验证了丁修的论据,历史上满清围攻一个小县城寿光,出动数万人,第一次两万人围攻三天打不下来,第二次数量更多花了半个月才破城。

这场围攻战可谓真实展现满清战力,所谓的火炮攻城完全是无稽之谈,破城就是蚁附攻城,全靠人命堆,并且满清士兵近战拉跨在此战得到完全体现。

那时满清利用骑射轻松杀上城头,结果被寿光城中的一群刚放下书籍的书生杀退(明朝书生必须学习骑射、习武,冷知识大明科举要考骑射,骑射好的优先提拔。就因为有些文官的骑射能力比武将都好,所以这些文官认为自己的军事能力比武将更强,才有大量纸上谈兵的事发生)。

被近身肉搏杀退,可见满清士兵的近战何其拉跨。这还不是普通的满清士兵,是满清所谓精锐中精锐的红甲巴牙喇。

既然满清士兵如此拉跨,那又为什么在辽东地区满清能压着明军打,还能数次突入关内劫掠。朱存枫想到了政治生态问题,向丁修请教。

“辽东镇军饷是否克扣,满清那里是否满饷?”

“满清不发饷银,发了也没用,辽东什么都没有,有钱都买不到东西。”丁修一脸奇怪,“辽东镇不但不欠饷,还加饷。”

经过丁修讲述后朱存枫才知道,辽东镇士兵万历年军饷0.3两,到了天启七年已经增加到2.5两,这军饷每年都在增加。万历年和天启七年一样,名义上士兵确实拿不足饷银,只有五成到七成,可总数上去了,拿不全也比以前多,所以丁修说不欠饷。

辽东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欠饷,而是物资短缺。

辽东不比关内,物资丰富,有钱想买什么买什么,在辽东没那么多东西,有钱都买不到,简单来说购买力低下。就比如粮食,辽东士兵比其他军镇的士兵拿更多钱,然而辽东粮价更高,一番折扣下来辽东镇士兵反而不如关内士兵能买到的粮食多。

这就导致辽东士兵拿更多钱买更少的物资,钱都让粮商赚去了,那些粮商背后无一不站着高官、军头,这就是一门养寇自重的生意。

与之相对的,满清那边是另一种生活,高官什么都不缺,小兵什么都没有。

满清那里克扣更加严重,什么大明这里吃不饱,满清那里能满饷全都是屁话。满清自己的满文记载明确写着,本该奖赏多少多少银两,结果发到手里连三成都没有。

并且由于满清的物资更加匮乏,白银的购买力更低,以至于普通小兵活下去都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被俘、投降的明军将领、士兵要千方百计逃回大明。这年头可没有民族概念,满清真要那么好,傻子才跑回大明吃苦。

投降的明军每次作战冲最前面,死得最多,打赢后奖赏到手都吃不饱饭,还不如打输的明军,至少明军能吃口热菜。

会这样是满清的政治生态与立国根本决定的,满清为庄园农奴制,较之大明的原子化社会拥有更强的战争资源调集能力。

“这就不是政治问题,是数学问题。”朱存枫看着手里的书感叹道,“果然,数学才是真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