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警觉、闹事、可怜(1 / 2)

邋遢的中年汉子,吃了一口之后,便从兜里面掏出一块钱,拿了两包花生离开。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脑海中关于徐瞎子的记忆闪烁,前世有一个倒爷,也是县城中的富人。

传闻他穿着打扮随意,邋里邋遢,手上戴着金表,十根手指也都戴着各式各样的金戒指,脖子上更是戴着金项链,粗的跟拴狗链一样,刚才那个人,脖子上带的金链子倒是不粗。

显然已经有了徐瞎子记忆中的面貌。

“哎!”

话音刚开口,便看到邋遢的中年人的身影消失在绿皮火车之中,有些捶足顿胸。

特么的自己又错失了认识一位倒爷的机会。

下了火车的人,有的站在外面抽烟,有的则是为了填饱肚子,因为徐冬青这边提前包好的花生米。

最是方便携带。

也能缓解他们路途上的无聊,因此,不少人光顾着他的摊位,不多时功夫,一百多包的花生米便全部卖空。

不由的让他想起了繁华中的南京路。

果然人的悲欢离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富得流油,有的人一贫如洗,而他自己恰好便是那个可怜人。

紧张的将五十的毛毛钱,揣到兜里,看了看还剩下一点的花生米,也便没有了继续叫卖的打算。

将木板固定在后座上,顺势再将剩下的一点花生米的麻袋,随意的系好之后,便提前离开。

因为人多眼杂。火车站周围还有人不时的巡逻,倒是没有发生狗屁倒灶的事情。

地头蛇估计也在思索他的靠山。

因此他顺利的离开。

前后还没有半个小时,还是买的有点少,看着天色,天气晴朗,徐冬青骑着自行车。

沿着街边的饭店,询问起关于花生米的贩卖的事情。

可惜,成果并没有多少。

大部分的厨师,对于花生米的制作流程,比他还娴熟,几次都无功而返,毕竟炒花生也算是一个入门的厨房菜。

一个不会做醋溜花生米的厨师,可不是一个好厨师,更有可能是半路出家的庄稼汉。

饭店又怎么可能开的长久。

不过他倒是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他们每个人都有想法收购刚刚站出来的花生。

只不过价格嘛?

有点感人。

一斤五分钱,还不过他蹬自行车,一路上消耗的两个馒头钱,如果跟他们达成合作。

更像是挣一个辛苦钱。

而且量还不大,那他何必辛辛苦苦卖花生,还不如自己炒花生米来卖,一到手,几十倍的利润。

怎么也比给他们送花生强的不止一星半点。

无论是他们自己到乡下收购花生,还是去供销社买的价格,基本上也是一分钱一斤。

何必自讨苦吃。

不知不觉。

逛了半天,眼看就要下午五六点,徐冬青记下了几家想要省事的饭店老板,量要的多。

就是价格上低了两毛,一盘醋溜花生,或者是水煮花生,他们也就是挣五分钱。

唯一的优点便是省事,无需他们提前腌制,记下他们要数量之后,徐冬青便骑着车离开。

当然也是第一次合作。

加起来还不过五十斤,不过好歹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夜色下。

残月孤悬。

徐冬青骑着车路过三里庄的时候,被蹲在门口的刘寡妇拦住,夸张的身体,若不是他脚刹利索。不怕磨损了徐母亲手缝的平板鞋,早就给撞到一块了。

“刘依妹,你疯了!”

徐冬青有些后怕,在刘寡妇震惊的目光中,停下来,仅仅差一米的距离,便会将她再撞飞出去。

当然他也不会落得什么好处。

还未到家。

便有如此惊魂的一幕。

刘寡妇讪讪一笑,摸了摸并不存在的虚汗,解释道:“我就是想要跟你说一句感谢的话。”

相信她的话,才有鬼呢?

难道不是贪慕他俊美的外表。

“刘依妹,有什么话直说。”徐冬青也没有跟她继续虚以为蛇,反而是刘寡妇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多了。

连拖带拽的将他给拖到了家里。

泛黄的灯光。

大开的院门,难道不怕外人进来看见他,刘寡妇不在乎她那不堪的名声,可他还在乎自己的名声啊。

“请你吃野菜。”

徐冬青看着缺一角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吃了一半的盘子,绿油油的野菜,连一点荤腥都没有。

更不要说窝窝头,连一个影子都没有。

唯一的一个破碗上,一眼还能看到碗底的米汤,清澈的只能看见几粒泛黄的小米。

就这样请他吃饭。

果然是贼心不死啊。

泛黄的油灯,闪烁着火苗,微风吹拂而过,一闪一闪的,也舍不得换一个电灯。

望着徐冬青脸黑的跟铁锅一样,苦大仇深的样子,刘寡妇讪讪一笑,一双修长的手指,捏住他那粗糙的手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