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鲤鱼、花生配(1 / 2)

天还未亮!

徐父便静悄悄的起床,昏暗的屋内,伸手不见五指。摩挲着衣服,轻轻的穿好之后。

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角,‘砰’的一声,桌子上放的鸡毛掸子掉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徐冬青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看了看堂屋的方向。

啾啾.....

刺耳的关门声传来。

徐冬青麻溜的起床,年轻人睡一晚上,什么瞌睡都给赶跑了。踏着残月,徐冬青看见徐父的背影。

朝着山沟跑去。

小庄村不远处的地方,有一条溪流,连接着一汪深泉,蜿蜒曲折的河流,绕着附近的村落。

直通县城。

徐冬青望着父亲的背影,心中感动,淳朴的父亲,为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估计想着看能不能捞几条鱼。

找人帮忙的时候,不至于空手过去。

收到卷尾鲤鱼的许支书,也不好意思拒绝,人情到了,礼仪到了,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人情世故?

哪里何时缺过。

有人说过,大城市之中靠的是能力,小县城之中,玩的便是人情世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他们家想要拿到两张证明,其他人是不是便会少两张。

淳朴算计的父亲,老实木讷,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说话比较直来直去,好听一点是直男。

难听一点,便是不懂‘事’。

唯一能想到办法,便是早点起来,去村里面的溪流之中,看能不能捞几条鲤鱼,或者是螃蟹、虾米....。

不至于空手上门。

提前跟隔壁的许伯父打好招呼,也算是礼数周全,徐母只会最后出场,倒不是说胡搅蛮缠。

而是徐母的办法,会非常的简单直接。

问候他们家老小?

虽然粗鲁,有时候,还是非常的管用的,一个村庄里面的农民,谁家还没有沾亲带故。

只能说关系的远近不同罢了。

跟在徐父的身后,看着徐父赤脚走在冰冷的河面上,弯着身子,天边的亮光,从地平线升起来的时候。

清澈的河水之中,游走的鱼儿还在假寐之中。

手中的标枪,光洁的竹竿,朝着最近鲤鱼扎去。

快准狠!

徐父满意的将叉子拿起来,活蹦乱跳的鲤鱼头,被他娴熟的丢在身后的竹篓之中。

颇有一点看月夜下手持三叉戟的闰土。

“爹,你这手艺可是一点也没有退步。”徐冬青站在河沟上,看着弯腰继续寻找鲤鱼的徐父。

竖起大拇指。

“老幺,你怎么不多睡一会,还要上工呢?”徐父嘀咕一声,手中的叉子急速脱手。

不过一秒钟的时间。

手上又多了一条鲤鱼,小时候,他闹着想要吃鱼,徐父便会拿着叉子去河里面捞。

有时候是螃蟹、有时候是虾米,大的河虾炒菜吃,小的虾米,过一遍油,咯嘣脆。

各有各的好。

徐冬青也没有闲着,站在岸边,将一些浸水的石块搬开,有时候可以看见螃蟹躲在幽暗的石块。

拿着树枝戳戳松软的泥土,看到冒泡的螃蟹从泥土之中,冒出头的时候,徐冬青娴熟的抓起贝壳。

扔到竹篓里面。

忙得不亦乐乎。

青烟徐徐,直冲天际的烟雾,袅袅升起,徐父赤脚从河里面走上岸,用破旧的毛巾擦拭着腿上的河水。

淡淡道:“老幺,再过一会,就要上工了,赶紧回家吃饭,一上午的时间,可不能饿肚子。”

徐父扛着叉子,将竹篓套在竹竿上,里面还有乱爬的螃蟹,若是夹住肉,疼一天一夜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嘞。”

徐冬青笑眯眯的点点头,回家之后,还能吃一顿蒸螃蟹,配上料子,味道鲜美。

从小他便喜欢吃。

跟在徐父的身边,走了很远,穿过一排排的土胚房,经过一座孤零零的小院的时候。

栅栏院落中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双手捂着眼泪,蹲在墙角悲伤哭泣。

“奶奶,崽崽....饿了。”断断续续的声音,不时还能听见房间之中的咒骂声。

“赔钱货!”

“爹,这户人家是谁啊,怎么让小姑娘一个人在外面蹲着哭啊。”徐冬青怜悯的看了一眼扎着篱笆的院子。

人的悲欢离合,果然是不一样的。

哎!

徐父叹了一口气。

“莫要多管,老王家造的孽,儿子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跟一个盲流一样,不知道去了哪里?好久没有回来了。”

“但靠着娃他娘撑着这个家,她奶奶的,还嫌弃人家的不是,管不住男人的心。”

“潇潇,快进屋。”

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妇女,从外面背着一个篓子跑回家,心疼的将小姑娘抱起来。

便去厨房忙碌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