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1 / 2)

  那个时候还有人抱着先让韩星霁过渡一下,以后再说以后的。

  当年的皇帝陛下只是让人觉得聪明有点能力,及至登基,这才开始展现出他的才华。

  跟许多年轻人不同,韩星霁是十分稳妥的,因为他读过许多史书,再加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很少会做出过激的事情——当初当着万国使者的面把摩提耶按在地上摩擦已经是最激烈的表现了。

  大部分时间他都很平和,而且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只要你说得有道理,同时他心里也有一根准绳。

  亲贤臣远小人,虚心纳谏,这已经是明君之相,谁还想再换一个?

  既然打算长久辅佐这位皇帝,那么就必须考虑政策的延续性。

  他们现在订立的一些政策都是立足当下放眼百年甚至千年,在这种情况下稳定的延续性就很重要。

  子承父业,儿子一般都是父亲意志的延伸,虽然孩子也是独立个体,但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父亲影响,思想也会比较一致,总比随便过继一个要强。

  这才是他们撺掇着韩星霁赶紧生孩子的真相。

  至于血脉问题……反正韩星霁是太祖之后就够了,谁还管他是第几代?

  楼时巍的一句话将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全部都概括了出来。

  韩星霁摸着下巴说道:“我看他们是太闲了,该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了。”

  开启民智就是他找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情他并不打算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容易出事情,还是小朝会一点点商量,等确定之后直接往下一层层的分派任务就行。

  对于开启民智这个话题,大家早就有所预料,只是都保持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

  毕竟他们是统治阶层,世代簪缨,就算再为国着想也不可能忽略子孙后代,甚至他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家族在这样的大争之世里面能够占据更多的优势。

  但是他们也知道人才不够的情况下是必须培养人才的。

  对此老丞相十分谨慎说道:“此事还需慎重,殷鉴未远,切不可急躁。”

  大司农便说道:“其实就算需要人才也不需要如此深入,天下读书人并不少,如今大雍坐拥三千万人口,难道还找不出几个能学明白的?”

  大宗伯说道:“不如扩建国学院,现在国学院的门槛太高,每年也毕业不了多少人。”

  “扩建国学院倒是不如重新建一座学院,国学院是培养官员的地方,跟培养学者还是不同。”

  “如此说来重要的反而是教书先生,这方面还是要重视起来。”

  韩星霁跟楼时巍并排坐在上首沉默地听着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

  听起来他们的确在讨论,但是细听之下全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说是勋贵世家的利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