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683(1 / 2)

  韩星霁听后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走,连忙问道:“调整?要怎么调整?安排我做什么?”

  楼时巍转头对简英说道:“把书房的那份文书拿来。”

  简英躬身领命而去,不多时带着一份文书过来。

  韩星霁看了一眼文书上面的封泥,一眼就看出来这是朝廷机密谨慎问道:“这个是不是不能乱说?”

  楼时巍抬了抬下巴:“关于此事讨论仅止于这间屋子,出了这里一个字都不要说。”

  韩星霁点点头,倒也没再问能不能看的废话,干脆利落抽出来之后他就明白为什么楼时巍让他别说出去了。

  刚才他说对朝廷有所调整,如今看来这可不是一般的调整,这简直就是大动,跟重新建一个朝廷也没什么区别了。

  现在大雍的朝廷官职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明确,比如说治粟内史掌管天下粮钱,但是在营建和修筑上面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将作监也负责这些。

  比如说卫尉是负责京城治安的,但是在军事调动上也能说两句话。

  这就造成职责不明,真的出了点什么事情,互相推诿是免不了的,找人负责也不容易。

  只不过历史上这样的时期持续了很久,毕竟无论是什么都要一点点发展的。

  而如今这一份文书上面明确了大雍今后实行三省六部制,同时再设九卿。

  六部则是遵循了古礼记载,分别为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

  这六个职位分别对应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以及工部尚书。

  对于后世人而言六部的名称更加能接受一点,不过大雍要遵循古礼也没什么问题。

  而在这些官职之下再设副官,比如说大冢宰的副官是大宰卿,大司徒的副官是司徒卿等等。

  反正一连串的职位名称调动看的韩星霁眼花缭乱,感觉自己好像又要重新学一遍历史。

  他赶忙将这些都越过继续往下看。

  除了三省六部九卿之外,大雍还特地设立了一个内阁。

  在看到内阁两个字的时候,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什么大乱炖。

  可不是大乱炖嘛,三省六部是千年之后的制度,名称却延续周礼,现在又冒出了一个两千年之后才会出现的内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此内阁却不是彼内阁,历史上的内阁一开始是皇帝的顾问,慢慢才变得压制六部成了实际掌权的结构。

  而大雍的内阁比较特殊,可以说是他专门为了韩星霁,或者说是专门为了往来者设立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