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1 / 2)

  没办法,光伏发电站的电量是真的支撑不起水泥工坊和冶炼工坊,甚至连机器人的电量都有点捉襟见肘。

  所以哪怕有了光伏发电站,韩星霁每天日常使用的还是油灯。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事情其实跟他没有太大关系,他每天需要做的就是看下面送上来的报告,掌握工程进度。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春耕之后,韩星霁就有计划的开始招人对河道进行清淤。

  这些淤泥含沙量很高,都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水泥工坊那边早就望眼欲穿的盼着呢。

  清淤就不得不用到船,韩星霁直接跟朝廷打了申请要三艘渔船过来进行改装。

  是的,改装,因为这年头没有专门的清淤船,一些主要河道清淤的时候都是派出大量渔船跟渔民一点一点的往船上捞,捞完之后再运到河岸卸下来。

  所以每一次清淤都是声势浩大的行动,最多的时候居然动用了数十万人进行河道清淤。

  韩星霁手里没这么多人,别说十万人,一万人他都拿不出来,一千人勉强还行。

  在渔船到达之前,韩星霁直接让人做了几样工具,第一种是“混江龙”,名字听上去很霸气,实际上就是一根安装着铁叶的木杆,类似于船尾部的螺旋桨。

  只不过这个东西并不是给船提供驱动利用的,而是为了荡起泥沙,只要让人手持此物沉入水底进行搅动,泥沙就会荡起,通过这样的不停搅动能够将河底的淤泥搅散。

  第二种则是“铁龙爪”,用绳索系住铁爪扔到河里,开动船只之后利用船的动力将河底泥沙搅散。

  这两种都是局部清淤的工具,河底泥沙搅散之后会滑落到更深的河道里面。

  有些堵塞不严重的地方用这两种工具进行清淤已经足够,但是堵塞更厉害的就要用到采沙船。

  韩星霁找了很多资料,排除了各种采沙船之后定下了“链条挖斗式采沙船”。

  因为这种船改装起来最简单,而且也是当下最好用的。

  履带可以用帆布来代替,在帆布中打上孔洞就可以跟随轮毂转动。

  所谓的链条挖斗其实跟水车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水车是为了把水带上来,而挖斗是为了把泥沙带上来。

  至于动力方面自然是利用人工,制作一个大转盘,人工在上面进行转动,利用齿轮带动轮毂。

  虽然都是利用人工,但是一条采沙船最多也就需要四个人,两个人划船,两个人轮班转动挖斗,如果遇到比较难以挖掘的地方,可以让混江龙和铁龙爪进行配合,将淤泥打散之后就更好挖。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韩星霁需要完全利用时下的各种技术手段,比如说齿轮还不能完全用铁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