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321(1 / 2)

  你这样哪儿是给摄政王减少工作量啊,是来给他增加工作量的吧?

  到时候摄政王先看完你的长篇大论再重新看一遍奏疏,要你何用啊?

  廖广宣小声说道:“学生,学生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无论如何都无法精简并且准确写出。”

  之前楼时巍也把韩星霁写的提要当成示例给他看了,他看完之后没觉得有什么,唯有在自己亲自开始写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有多难。

  韩星霁拿出其中一份奏疏说道:“来,看这个,你觉得他说的重点是什么?”

  廖广宣有些不确定说道:“耕地大小、种植作物的种类、还有未来可能的产量以及粮仓入不敷出?”

  韩星霁惆怅说道:“不,重点是春汛!你看的那些是可能被春汛影响的部分。”

  坦白讲这份奏疏的确写的不太行,叙述的颠三倒四,是个下等县的县令。

  这种县令一般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会写奏疏都算不错,所以也没办法强求对方能写的清晰明了。

  这样的奏疏就算是楼时巍亲自来看都要先分辨一下到底在写什么。

  或许是上次他写提要的确给楼时巍减轻了很多负担,楼时巍再工作狂也不可能放着方便的事情不去做。

  更何况每天的奏疏都批不完,有人帮忙写提要他就能多处理一些,还能把不太重要的那些交给皇帝。

  只是韩星霁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楼时巍也觉得放在这孩子身上的事情太多,担心把人压垮,所以直接把廖广宣找了来。

  要知道韩星霁在几个月之前还是连字都不会写,书都没读过一本的小“文盲”,廖广宣读了那么多年书,总不能还不如韩星霁。

  事实证明,的确不如,不仅是廖广宣,楼时巍甚至把三甲都喊过来试了一下,最好的居然就是廖广宣。

  在试用两天之后,楼时巍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大雍的状元还比不上刚刚读书几个月的小孩子。

  楼时巍心里很清楚韩星霁绝对不是真正的文盲,或者说他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可这样是不是也离谱了一点?

  哪怕接受到的教育再不同,廖广宣好歹比韩星霁大好多岁,至少多读了四五年的书。

  这还是大雍最优秀的人才,要不是楼时巍很清楚写提要的能力不能概括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估计他都要怀疑花费大力气,前仆后继牺牲那么多人的科考到底有没有必要了。

  虽然没有怀疑,但在韩星霁给他整理过奏疏之后,他就觉得的确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帮他处理事情。

  所以才有了让韩星霁教导廖广宣的事情。

  可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