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朝廷的应对之策188(1 / 2)

“请陛下息怒!”

见赵钰发火,群臣齐齐跪下。

赵钰深深吸了几口气,终于将内心的愤怒平复下来。

“众卿议一议吧,如何应对此次灾情。”

说着,他将目光投向王朴。

作为如今实际上的群臣之首,军方第一人,王朴见赵钰望向自己,果断持笏出列道:

“陛下,为今之计,是趁旱灾尚未恶化前,尽量安置灾民。否则大旱之下,这六府百姓失去生活来源,流离失所,迫于生计,不得不成为流民。若是有人趁此时造谣挑事,那么一场动乱将难以避免。”

“此事乃重中之重。”赵钰颔首道,“稍后朕便下诏,让这六府官府开仓放粮,布设粥棚,赈济灾民。”

“圣明无过陛下。”

群臣齐齐说道。

无视了群臣的拍马屁,赵钰继续道:

“玄鸟馆为皇家别院,如今时逢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朕实不忍心于此,决心将玄鸟馆暂且开放,用以安置流民。除此之外,在神京城近郊建设屋棚,安置流民。”

“陛下此言甚善。”

对于赵钰的决定,群臣无一反对。

“陛下,还请减免受灾六府百姓赋税,以减轻灾民负担。”

御史大夫楚子文提出建议。

对于楚子文的建议,赵钰全盘接受。

“准卿所奏,减免清潭六府百姓两年赋税,用以百姓在灾后休养生息。”

虽然此次受灾的六个州府已经占了大楚疆域的近三分之一,减免赋税更是会让中央财政的收入减少一大半,但在抵御天灾面前,这是必要的牺牲。

一切,以人为本。

赵钰望向周瑞,道:

“让户部通知各府,采买粮食赈济灾民,朕会让易天楼那边协助他们。”

说着,他的目光投向御史大夫楚子文。

“楚卿,前些日子下地方的那些御史回京了吗?”

“回陛下,他们还未回京。”

赵钰点点头,道:“告诉在这六府的御史,让他们给朕盯紧了。在这个时节,谁若是敢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贪污受贿,侵占田地,一一上报朝廷,朕倒要看看,朕这手中剑,和他们的头颅,哪个更硬一些?”

陛下好大的杀性!

被赵钰满含杀意的话语激得后颈皮汗毛倒竖,楚子文喉头滚动了一下,躬身领命。

周瑞看着一脸杀气腾腾的赵钰,想了想,还是决定硬着头皮上奏,因为户部的钱粮着实是不多了。

虽然陛下在年初之时砍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抄没家产,使得户部暂时有了余钱。

但随着缅齐入寇,大战打响,那钱粮就如同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再然后,陛下又要开科举、办书院、兴水利,户部的钱袋子就更瘪了。

本来他还想着户部这边能够支撑到今年夏税收上来就可以缓口气,却没想到老天爷给他周瑞开了个玩笑,来了个六府大旱。

这旱灾一起,为了赈灾,又不知道有多少钱粮要填进这个窟窿里。

可国库的钱粮储备实在是快撑不住了啊……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赵钰便先一步堵住了他的嘴。

“周卿,朕知道户部那边压力极大。”赵钰看了愁眉苦脸的周瑞一眼,道,“赈灾之事,可用以工代赈来进行,也就是由朝廷出资雇佣灾民进行各种建设,作为报酬则是官府负责保证灾民的日常所需,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户部的负担。”

周瑞闻言,顿时喜上眉梢。

陛下所言“以工代赈”之法,确实不失为一良策。

只是,修什么建什么还是要听陛下的。

不如,给陛下修一个新宫殿?

听到周瑞试探的询问,赵钰笑着摆手道:“周卿此言大谬,百姓饥馑之时,朕却为贪图一时之享乐,筑高台,修宫殿,朕于心何忍?值此灾年,正应该修水利,开沟渠,以备来年之患。”

听到赵钰这般说,群臣心中尽皆感叹。

当此之时,陛下不贪图享受,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此乃明君之相也!

赵钰说罢,又对大理寺卿张朝、御史大夫楚子文、刑部尚书韩方海三人说道:“以此次大旱治理为蓝本,三司讨论一番,编修出一套朝廷如何应对旱涝灾害的法令法规,也让日后再遇见此等情形,朝廷与地方官府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人对望一眼,都从各自眼神中看到了一丝惊讶。

陛下好机敏的心思,我们怎么没有想到?

“臣等遵旨。”

反应过来的三人连忙躬身领旨。

赵钰微微颔首,向王朴吩咐道:

“除此之外,王卿,你枢密院那边也要做好备案。如果真有民乱发生,朝廷当如何镇压,才能将损失减到最低。”

既然有民乱的可能性,那么就要让军方提前做好准备。

一旦发生民乱,朝廷大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迅速镇压,将危害降到最低。

“臣明白。”

对于赵钰的这些布置,和赵钰既是君臣,又算半个帝师的王朴心中可谓是极为欣慰,欣然领命,同时,他还请求将自己的俸禄减半,以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王卿有此心,朕心甚慰之。也罢,即日起,宫中用度减半,膳食尽数改为素食,直到旱灾退去,天降甘霖,百姓得活。”

天子和实为群臣之首的王朴都这般表态了,其他人若再不跟上,那也就太没有政治敏锐性了。

于是,在场所有人都纷纷表态,请求将自己俸禄减半。

对于群臣的表态,赵钰自无不允之理。

商议已定,群臣告辞离开,相关诏令自会在第二天朝会上颁布。

等到群臣离去,赵钰将曹正淳和雨化田两人叫入殿内。

一白发内侍与一阴柔男子半跪于地,向赵钰道:

“奴婢参见陛下!”

正是曹正淳和雨化田两人。

“你们两个,各领十名大内高手,前去镇江这六个受灾的州府,暗中查探,看当地官吏是否有贪污受贿,欺瞒朝廷之举。若是有,不用告知御史,直接飞鸽传信于朕。”

赵钰对两人吩咐道。

“陛下,那拓跋府主的辑事府那边?”

曹正淳试探着问道。

赵钰挥了挥手,道:“辑事府还有任务,这件事就交由你们两个去办便是。办得好了,朕重重有赏!”

虽然监察院在明,辑事府在暗,但身为帝王,依旧需要一个暗中之暗,负责监视百官,以及辑事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