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闻风而四方动177(1 / 2)

黄忠赵云心中都明白,能在此时开口的,除了高居点将台上观战的陛下之外,再无他人。

两人互望一眼,都从心中升起惺惺相惜之意。

黄忠轻夹胯下青鬃马,向后退了几步,方才向点将台上的赵钰抱拳施礼。

“忠,全凭陛下做主!陛下,子龙果真好武艺,这手枪法恐怕军中能敌者不过五指之数,臣着实佩服。”

他本来是想说赵云枪法军中可称第一的,但想到自己这番话说出来,恐怕会把赵云捧得太高,从而引起其他将领的敌视,让陛下以为自己是在捧杀赵云,因此临时改了口。

见黄忠表态,赵云也连忙说道:

“黄大都督太抬举在下了,云这微末伎俩,在陛下和黄大都督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说话时,赵云的态度可谓是谦虚至极。

花花轿子人抬人。

按赵云的性子,对方敬他一尺,他敬对方一丈。

看着赵云和黄忠开启商业互吹模式,赵钰哈哈笑道:

“你们两人,就莫要如此谦让了。子龙,自今日起,你入京营,在汉升麾下担任副督,如何?”

听到天子对自己的安排,赵云连忙翻身下马,跪伏在地,道:

“臣,谨遵圣旨!”

陛下一开口,就将自己从一介白身提拔为京营副督,在京营中的地位和那位大闹江北的魏延魏文长一样,仅次于身为都督的黄忠。

他赵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好!”

赵钰微微颔首,神情非常满意。

“在黄都督麾下,多听多看,朕期待着你的表现。”

接着,赵钰下了点将台,勉励了众将几句,随即出了京营,回返皇城。

…………

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朝廷颁布政策,鼓励各府各县兴水利,办书院的消息以神京城为中心,向着整个楚国蔓延开来。

于是乎,得到消息的诸子百家、豪商富贾纷纷闻声而动。

位于荆山之东的泰和府。

府城泰安城。

泰安城位于泯河汇入云雾泽之处,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是达官显贵们的避暑胜地。

而建于云雾泽畔的碧玉楼,因为在雨过天晴后,可以在楼上看到空中出现的绚烂彩虹,故而成为泰安城的一道胜景,常年人满为患。

这一日,这座高达四层的碧玉楼,却被一群身穿黑衣黑袍,面色冷硬的男子给包场了。

法家弟子!

看到那身极为眼熟的装束,有眼力的纷纷拉着自己的同伴绕道而行,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也在周围人们的劝说下远离了这里。

百家之中,最不能惹的,除了墨家之外,便是法家。

这两家弟子皆讲究冤有头债有主,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而法家弟子则更进一步,奉行一个“报仇不隔夜”。

再加上法家弟子颇为团结,因此莫说是普通人,就算是高门大户,等闲也不敢招惹他们。

如今看到这些法家弟子如临大敌的样子,就知道今日,在这碧玉楼中,定有大事要发生。

碧玉楼四层顶楼。

数十名法家长老危襟正坐,望向面前那位面容古拙之人。

此人正是法家当代宗主,李泽刑。

“诸位,想必大家在来的路上,也已知晓楚主所颁诏令了。这次召大家前来,就是专门为了此事,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李泽刑环视众人,古拙的面容上愈发显得严肃。

李泽刑话音刚落,一名法家长老便迫不及待的说道:

“宗主,此乃我法家在江南提升影响力的大好机会!若是我法家能够在江南站稳脚跟,那么就能与儒道佛三家掰掰腕子。此等天赐之良机,我法家决不能错过。否则,后悔的是我们,得利的是以儒道佛三家为首的其余学派。”

法家在诸国朝堂的影响力虽然也很大,但与道家、儒门、佛门这三个巨头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王长老说的不错,我法家想要扩大影响力,必须开办书院,宣传我法家学说。”

“不仅如李长老所说,我通过其他途径得知,这楚主似乎准备开办科举,量才取士。凡开办书院的学派,都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免试名额,跳过县试,直接参加府试!若真是如此,哪怕是为日后在楚国朝堂上安插人手,我法家开办书院也是势在必行!”

赵钰当日对周瑞交待的,是说如果商人愿意出资帮助官府修建书院,那么朝廷可以给他们在书院里刻石立碑,以作纪念,如果捐助的银两足够多,甚至可以酌情考虑给这些商人的子弟一个参加科举的名额。

注意,这项法令不是针对诸子百家,而是针对那些豪商富贾的,并且是酌情给予商人子弟参加科举的名额,而不是免除县试,直接参加府试!

只能说,信息会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异化,从而失去它的本意。

什么是三人成虎?

这就是!

只是,法家的理论虽然被各国朝廷广泛采用,但法家弟子在各国朝廷任职的数量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占据高位者,更是如此。

因此,如今的法家众人并不知晓赵钰所颁布的法令全貌,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但哪怕如此,依然让他们心情激荡不已,因为通过这条法令,他们看到了法家壮大的前景。

李泽刑微微摇头,道:

“诸位,若那楚主真得量才取士,那我法家弟子必能占据一席之地,至于什么免试,倒在其次。”

“本座和诸位想法一样,响应楚国官府,开办书院,培养弟子,乃是正途。只是,大楚雄踞江南,疆域辽阔,足有二十府。我们不可能每府都开办学院,需找重点才行,不知诸位师兄弟有何良策?”

众长老沉吟片刻,方有人率先开口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