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思想工作(二)59(2 / 2)

“且不说你们斗没斗得过,这个国家让你们这样一斗实在也算不上国泰民安吧?现在长城内外遍布烽烟,倒是有亡国之象啦。”

“那,那也是因为天灾。”师爷还在嘴硬。

“你们孔门不是最喜欢说天人感应吗?你们没做坏事,老天为什么要降下天灾?还是要事在人为。我们兄弟会不用太监,自然没有阉党;我们也不娶老婆,也就没有外戚;我们没有子孙,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诸侯亲藩;至于说藩镇,我们兄弟会不以一家一姓独占天下,若真有兄弟立下了刘寄奴、岳武穆那样的功业,那奉他为新二哥,老二哥退休,也是平常。”

对于兄弟会的各种古怪规矩李通也算有些耳闻,现在一听居然有这许多好处不禁也有些神往,“我是听过一些关于你们兄弟会的传闻,其中有一些很是荒诞不经,今日既然见了正主,倒不妨请先生解说一番。”

“也好,今日时间尚早,我们就先不说什么出路,先跟将军讲一讲我这兄弟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好叫将军明白我们与那北京的贼子究竟有什么不同。”

这一说可就说到掌灯,其中兄弟会的理想、章程、历史,一条条分说细讲,帐中众人竟然听得忘记了时间。一直讲到牛伯远舍身救朱理,周公瑾才双手一拍,“今日时辰不早,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帐中众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迷惘的表情,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维,李通对周公瑾客气的说道:“那好,今日就先请先生回去,今天晚上我们商量一下,关于出路的事还烦劳先生明日再来一趟,我们到时再谈。”

送走了周公瑾之后,几人在帐中或立或坐,良久无言。最后还是李通打破了沉默,“大家怎么想,都说说看。”

“启禀将军,标下觉得他们能成事。”

“是啊,这都不用打,就凭周先生这张嘴,死的都能说活,本来还想着这次要以死报销朝廷了,现在心里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

“可我们世世代代都吃的是皇粮,就这么就反了?”

看着手下七嘴八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转过脸问师爷,”不知张先生怎么看?”

张师爷没有听到李通的问话,他的脑海里还一直转悠着刚才周公瑾的一段闲白,“这自古以来读书人作诗、做文章的规矩,那都是一代一代名家千锤百炼定下来的,你就说作诗,从孔子编诗经,再到曹子建和建安七子,一直到李杜,才算是成熟。那宋词兴盛的时间虽然短些,可是那李后主、苏东坡、柳三变又都是何等风流人物。再说写文章,一代代的巨匠,别人咱就不说了,那百代文宗韩退之,好嘛,那可真了不得。就是我们说书的,那每一部书也是一代一代的增增删删、修修改改,可不敢儿戏。可是说回这八股文,谁创的?本朝太祖朱元璋啊,要说这明太祖在我们造反这一行里那可得竖个大拇哥,上场一个碗就把天下给拿回来了,他要是写一本《论造反的八个步骤》,那我们是肯定是要好好研读,可他定下一个文体,居然这些读书人都上赶着去钻研,皓首穷经,花上一辈子就为了写好八股文,不好笑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