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松江之行(二)28(1 / 2)

江南的审美自与北地不同,但是像朱理、嫦娥这样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多看几眼。进了徐家湾农庄别业,更是一群人围着他们啧啧称奇,“阿是海外来的巨人?”

朱理听到他们在那里窃窃私语,朱理看了一眼周围的头顶,又望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嫦娥,这一男一女两个大高个站在这么一群人当中,的确挺像另一种生物,这时他才意识到让嫦娥跟在自己身边,真的很扎眼。有心叫她以后不要再跟着了,又想起这些日子来人家忠心耿耿外加悉心照料,摇摇头自语道:“算了,反正我一个也是扎眼,不在乎多扎一次。”

徐尔默第一眼看到朱理的时候也是心中暗赞:好一条大汉,这若是下地,绝对顶的上四个劳动力。

朱理却是专程拜会这位徐公子而来,根据他打探到的消息,徐光启的子孙都在这一带生活,不过他那儿子徐骥年龄也已经不小了,再加上执掌家业,想要上门拜见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总觉得会有一些烦难,倒是这位徐公子才二十几岁,平时结交广泛,有时还会下地干一些农活,完全没有秀才公的架子。

徐尔默本在街上与邻居聊天,看到这一行人来到自己门前停下,才知是来拜会自己,急忙向邻居告了个罪,疾行几步向朱理躬身行礼。“不知兄台登门,有失远迎,请里边坐?”

朱理急忙回礼,“听说容庵先生住在这里,特地来拜访,不晓得......”

“真是区区,兄台里边请。”

两人坐下后又通报了籍贯、年龄,朱理倒是没想到对方比自己还小上几岁,开始他看面相还以为对方有三十多了,而徐公子也在心中嘀咕:看这人连二十岁都不到,怎的已经这般年纪,听说北地之人都好大言,莫不是蒙我。

又一算甲子,想道:戊申年生人,属大象的,这倒说得通,难怪长得这等雄壮。

徐尔默并未直接询问朱理此来的目的,反而问了一些朱理到这里来到行程,又为他千里迢迢而来道了一番辛苦。

朱理却有些不习惯这种兜圈子的说话方式,谈了几句就转向正题,他从怀中掏出徐光启的《甘薯疏》,双手呈上,说道:“我们说书人本来就是走南闯北,这点舟车劳顿实在算不得什么,倒是这次我在山东看到徐大学士的这本书,大开眼界,现在北方连连闹灾,既然有此良种,自当引种栽种,所以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求取甘薯的种子和栽种之法,以解我山东饥民之难。”

听到朱理提出的要求徐尔默不禁肃然起敬,“甘薯乃吾家老太爷自福建引种至松江一带,然甘薯之最大好处,在于各种坡地、山地、沙地皆可种植。松江这一带皆为上等水田,反而种之不多。据吾所知,淮河那一片亦已有人种之,朱兄不知耶?”

这朱理倒是真不知道,想是成书之后才向北传播的,“要取真经,那肯定是要上灵山,我看到这本书,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松江来了。”

“此言也有道理,也罢,朱兄既已至此,定不会让兄空手而归。我记得数位家人,昔年曾随老太爷躬耕于陇亩之间,稍后我将请来,为朱兄详述之。”

朱理拊掌笑道:“这可太好了,这总算寻着正宗个专家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