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开书 (二)(2 / 2)

“打不过,不打了。”

“那还骂不骂呢?”

“骂不过,也不能骂你。”

“那你还躺在地上干什么,刚才我可是留了手的,不然你下半辈子都要躺着了。”

那人乖乖地站了起来,朱理这才上下打量了他一下,看起来倒是一个挺淳朴的年轻人,“收留难民的事,你能做主吗?”

那人摇了摇头,“我做不了主,可是村长说了,人我们可以收留。”

朱理微微一惊,“几十人都能收留?”

“可以吧?”那人有些犹豫。

“看来是有困难啊,不要紧,你们去挑一些留下来,剩下的我明天带到下一个村子里去。”

“李家庄都是些老抠,你未必能骂的动他们。”

“那可不见得,刚才我只放了两成功力,要是你们不出来我可就要指名道姓的骂了,要是你们还能忍住,那各种故事就要编排到你们头上,我那些故事很有传播度,到时候你的故事就和武大郎一样在四里八乡流传了,你要知道骂人的话再难听,过去了也就随风飘散了,可是一个好故事那可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恐怕等到你七老八十,这里还会传颂你杨大树的传说。”

杨大树只觉一阵恶寒,山东孔孟之乡,自古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名声和尊严看得很重,为了维护家族和宗族的荣誉,更是在所不惜,要是真的让人当面编排故事到处流传,那真是比死还难受。

这条道路朱理走得颇为曲折,经过一些贫苦的村子他们就会带上些人,到那些还过得去的山村时就放下一些,随着他们名声的传播倒不是每次都要骂人。实际上,有些条件好的村子也会拿出些粮食来作为朱理说书的酬劳。这期间他们也会进行一些货物贸易,一路上行来人吃马嚼的竟然还略有盈余,这可让范希文大感惊异。

这一日,他们的队伍终于离开了山区,朱理向身后跟来到老乡们拱了拱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几日承蒙诸位对曲艺的厚爱,能够这样捧场,一路跟随过来,现在我们先去开张做买卖,等到小子凯旋之时,定当再去诸位庄上盘桓。”

这几人算是这片山区里的大富户了,听书听得入了迷,也就一路跟了过来,现在人家要去抢劫,自己清白人家,自然不好再混在其中,不过想要回头却发现这次出门庄户带得不多,回去的路上说不定还有危险,几人商议了一会决定先找个地方住下了,等到朱理他们回来的时候,再听一路回头书,岂不大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