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宋应星116(2 / 2)

把书翻看,“分宜教谕宋应星著”直入朱理的眼帘,这当然让他大吃一惊,“这书是你写的?”

“不错,正式老夫所著。”

朱理又往后翻了几页,与自己记忆中的那本《天工开物》印证了一下,“不得了啊,没想到宋先生竟有如此大才,还请上船盘桓几日,朱某有事当面请教。”

这一次却不容宋应星反对,朱理的几个亲兵簇拥着宋应星主仆二人上了船。当晚朱理就在船上设宴招待宋应星,拒不前来,被架来以后更是绝食抗议。这一下倒是让朱理很是为难,想了一下后诚恳地说道:“今日确实是小子孟浪了,也难怪宋先生生气,明日我定当登门道歉。必让宋先生出了这口气。”

第二天朱理真的准备好了礼物来到宋应星的门前,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对此朱理也不介意,“大才自然会有大才的脾气,不是说要三顾茅庐嘛,咱们明天再来。”

对此黄宗羲却有些不解,“二哥是不是太抬举这个酸儒了,他那本《天工开物》我也看了,不过是些器用上的术法而已,而且二哥你不要看他写的那么多,这种东西很多都是互相抄来抄去,不见得作数,我不信他书上写的都曾躬身亲为,以有心得。”

对此朱理也有些怀疑,要说书上一百多种生产技术宋应星都是大拿那这人也太可怕了。不过根据这书在后世的地位来说,显然书中所写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就算里面有些借鉴前人,宋应星也必然亲身核实过,这样的通才正好来掌管兄弟会的科学研究。“科学上的事情太冲你就不是那么在行了,要说密之在这里肯定就不会像你这么说。”

看黄宗羲没有接话朱理又接着说道:“太冲你也是读书人,不妨帮我劝劝这位宋先生,我看他这部巨著还是自刻出版的,恐怕不是很受世人看重,若是他作了兄弟会的客卿,那此书必将大行天下,他胸中学问也会尽展所长。”

第三天朱理二顾茅庐又吃了闭门羹,“没关系,有才华的人就是这样,明天咱们再来。”

等到三顾茅庐还是失败朱理就有些搞不懂了,自己对这位宋先生的礼遇不可谓不隆重,怎地对方还是如此不近情理,不按剧本来演。

“二哥,既然《三国演义》不管用,咱们还是回到《水浒传》上来吧,不就是想赚这位宋先生上山嘛,我派几个人去,一个月内肯定让他走投无路。”王伯当对着舱门大声说道。

朱理急忙摇头,“梁山上那一套咱们可不能学,太缺德了。太冲,你问过宋先生的意思吗?”

“宋先生只是说他和我不同,他年龄大了,此生不食周粟了。”

就在几人在门前说话的时候,舱门忽然吱呀一声打开了,宋应星向朱理说道:“宋某也有一事要想大王分说明白,还请进来吧。”

朱理看他那郑重模样心里不禁一沉,双方落座后宋应星说道:“朱大王如此看重老朽,还对老朽的学问如此推崇,宋某铭感五内,不过宋某一生崇尚忠孝,实在无法与不忠不孝之徒为伍,还请朱大王见谅。”

“你若说不忠不孝的确能套的上我们兄弟会的头上,不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们兄弟会仁义啊。”

宋应星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摇摇头说道:“我不信忠孝仁义会互相抵触,绝无为了仁义就要抛弃忠孝的道理,我年龄也大了,实在接受不了兄弟会那些离经叛道之说,还请朱大王见谅。”

朱理叹了一口气,“这真是太可惜了,既然三顾茅庐已经顾过了宋先生还是不肯,那我们也就不好再勉强,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兄弟会天命所归,宋先生还真的不食周粟吗?”

宋应星也是长叹一声,“到时候再说吧。”

“也罢,来人,把船还给宋先生,咱们山水有相逢,科学技术是这个世界未来的出路,宋先生即便不愿为我兄弟会所用,也一定要把这个火种传递下去,我相信,你的弟子们吃不上明朝的俸禄了,到时候他们会为新世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宋应星无言地拱了拱手,转身收拾东西。朱理在船舷边上站了很久,直到宋应星的坐船被远远抛下他才转过身来,对众人说道:“走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搞科学还得靠我们自己,”他又对自己的几个徒弟一指,“你们几个以后也别光背贯口,这本天工开物也要仔细研读,我们说相声的也要出科学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