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松江府的盘桓(五)113(1 / 1)

看到众人着急,朱理笑了起来,“慈母多败儿,你们总想着官府向着你们,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富者逾富、贫者逾贫,一代一代的恶化下去,到时候月满则亏,最后像现在一样流贼上门,不要说富贵,你们连命都保不住了,最后身死族灭。就好像嫡长子要继承家业,那你们会从小就纵容他去欺压其他兄弟吗?要是那样最后肯定养成一个纨绔,你们家道中落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越是想长久地保有富贵,越是要对继承人严厉。兄弟会虽然压制豪门,但是只是希望缩小贫富差距,并不是要翻过来让佃户成为地主,富翁变成贫民,那些佃户又不是我们的亲戚。你们受到更多的限制,代代奉公守法,兄弟会又开创万世太平,那富者恒富却并非不可能,为子孙保有长久的富贵,不是比纵容他们更好吗?”

这样的解释勉强让在座的商人们接受,至于宝钞虽然大家都很感兴趣,不过这个项目何其庞大,只怕要等到兄弟会坐了江山,才能真正的推行。所以最后还是魏溪棉与各家商谈,他当年的买卖与在座的各位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这段时间虽然在济宁一带发展地不错,不过应付起这些江南巨贾还是颇为吃力。

这事朱理也帮不上忙,干脆也就不再去管,反正这些生意也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绝对不可能赔钱。对朱理来说经商绝对是一件具有极高门槛的事,这样的事理所当然的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座的都是专业的,只是不和自己一条心。

朱理想了一下,又和沈廷琦攀谈起来,“要说这天下做买卖的,你们沈家要数这个。”朱理说着一挑大拇哥。

这样的赞誉让沈廷琦一惊,“可当不得大王如此谬赞,这里都是富商巨贾,我也只能敬陪末座。”

“不一样的,你们家是祖上就阔。”朱理摆摆手制止了他的谦虚。

“我家祖上?”沈廷琦有些奇怪。

“对啊,大名鼎鼎的沈万三啊。”

“大王弄错了,沈万三是苏州人,和我们不是一家。”

“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苏州和崇明又离得这么近,总挂些亲吧。”

这个沈廷琦倒不再否认,“若是从族谱上往上查,应该是有些关亲,不过我们这支的发家和沈万三却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说你们家做生意厉害,分到哪里都能发。有件事情想向沈先生请教,我们山东人做生意是不大行,比不上你们南方人。那我们能不能在你们这种商业世家招募一些子弟进入兄弟会的商业机构,我一直认为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人员去做。”

这个要求让沈廷琦有些吃惊,“招募商家子弟当然可以,不过这事还是需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吧?”

“那是当然,我们可不搞梁山上赚人入伙的那一套,而且对于专业人员,我们也不是强求他们成为兄弟,这样的技术人员虽然没有做决定的权力,不过可以建议和监督,也会有相应的职级。”

这下沈廷琦明白了,“就像衙门里的师爷,专管出主意。”

“差不多是这样吧。”朱理对于这个计划也不是特别明确,按照魏溪棉的设想,兄弟会的商业人才可以直接组成各级兄弟小组,支撑起整个商业帝国。可惜那些技术人才,不管是做商的还是做工的,基数实在是太小,始终无法招募到足够的人手,不像农民,随随便便就有百万级的人口。而且这个年代,专业技术往往需要代代相传,所以那些专业人士似乎对抛家舍业加入兄弟会也更加抵触,朱理在南京招募工匠的时候已经在考虑给专业人员另外一套待遇体系。

沈廷琦对于这个想法也很感兴趣,一直以来商人子弟通过读书来参与政治,固然有一定成效,但是真的想当到大官也不容易,反而是那些豪族利用政治上的优势不断浸入商业。如果有子弟进入兄弟会的商业体系,一来可以搞好与兄弟会的关系,二来以后双方的交易也可以更加顺利。“这应该没有问题,敢问朱大王是不是还要继续南行?”

“对,准备到福建去尝尝荔枝,再到澳门去转一圈。”

“那等大王回来的时候,这事应该已经办妥了。”

朱理在松江府盘桓的这段时日,第一次受到了江南士子的投效,作为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相声演员,黄宗羲这个名字对朱理来说可是如雷贯耳,以至于手下来通报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名震古今的大才,可千万不能也把他吓跑了,其实我也不是反对四书五经,论语上的很多东西还是蛮有道理的,我只是不愿把他们神话罢了。”朱理有些烦恼地搔着脑袋,“怎么才能更委婉一些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