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学习策略之——“刻意练习”与“心里表征”(1 / 2)

离开马教授之后,蔚晓蓝在公园转了几圈,一阵秋风吹过脸面,蔚晓蓝感到非常清爽;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一个自由的周六会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回到家后,蔚晓蓝翻看了物理课本、地理课本、数学课本、政治课本,将之前学习过课本知识做了一个复习,蔚晓蓝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没事了就翻看课本,经过多次翻看,将之前学到的内容进行对此记忆,最终目标是争取做到背诵,从而构建对目录的整体把控,做到既能俯瞰森林,又能细看树木。

翻看完了这些课本之后,蔚晓蓝又捎带背了背英语。吃过午饭,蔚晓蓝睡了一个美美的午觉。下午起床后,随手拿起一本快要翻掉页英语高考必背作文50篇,读了五分钟,然后就去公园跑步了。

晚上做了一张数学试卷,看了几道物理、化学题,又读了两篇读者文章,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看新闻,睡前又读了几遍《英语英语高考必背作文50篇》,周六就在略紧张而又惬意的节奏中结束了。

晚上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蔚晓蓝就精神头十足,吃过早饭后下楼,与马教授如约而至。

马教授见到蔚晓蓝后说:“小伙子挺早啊,看来给你讲的学习方法挺受用啊。”

蔚晓蓝说:“自从受了您的指点,我是茅塞顿开,学习方向清晰了许多,成绩也进步了。”

马教授说:“学习方法虽然重要,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你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你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行。”

蔚晓蓝坚定的说:“我有信心!”

马教授说:“好,今天要讲的“心理表征”和你的信心也至关重要,我先卖个关子,先给你讲和昨天内容相关的‘刻意练习’;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天才是天生的吗?”

蔚晓蓝说:“我之前觉得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很聪明,很有天赋,像是老天眷顾一样,但现在感觉他们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进取心,天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马教授说:“在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Ericsson)博士与罗伯特•普尔(RobertPool)博士所著的《刻意练习》一书中认为天才只不过是训练的产物,如果你认为班上的高分学生是不用经过训练的天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合理的练习才是他们成为天才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刻意练习’。”

蔚晓蓝不解的问:“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呢?”马教授说:“刻意练习公式是:刻意练习=目标+练习+反馈调整,这个公式里最关键的是反馈调整,也就是说在课下做题时始终保持有目的地练习,逼迫自己不断向最优秀的状态靠近。”

蔚晓蓝又问:“那什么是有目的练习呢?”

马教授回答说:“一般所说的练习大多只是简单的重复,这种练习经常由人们的兴趣支配,因此练习者会比较舒适,没有压力,也就是昨天给你讲的‘最佳犯错率为15.87%’中所讲到的‘舒适区’,持续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可以达到一般水平,但一般也就止步于此了。与之相对应的,有目的地练习,也就是刻意练习,就要更讲究一些,它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练习过程中还需要反馈;这里最有意义的就在于:在反馈后调整这个纠错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有目的地练习需要学生走出‘舒适区’,在‘舒适区’与‘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掌握知识的程度得到不断提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