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维翰安宁37(1 / 2)

王维宁原本是不乐意的。

但就在王维宁打算拒绝时,吴世璠给他描绘了一个男人无法拒绝的梦想,他答应了。

“叔父征伐川陕,辅翼国家,是何等雄壮威武;

醉卧美人膝,醒持杀人剑,四方狄夷不服者,族!

大哥难道你不想长枪策马、荡平天下,立不世之功,为天下黎庶,维翰百年安宁乎?”

维翰安宁,是吴三桂委派全权节制、征伐甘陕的王屏藩给儿子起的名字,出自于《诗·大雅·板》: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意思就是在自己讨伐四夷后,自己的长子不需要再和自己一样,在马背上风餐露宿,只需要在朝堂上辅佐君王时,为政有德,维国安宁就行。

这既是一个父亲的爱护,又是一个父亲的期望。

王维宁岂能不懂父亲的意思。

父亲为他付出那么多,他自己一直也想做些成绩出来。

既是为父亲分担,也能让父亲感到骄傲。

所以,在吴世璠的那番话说出来时,他义无反顾地答应了。

其实,王维宁并不是看不出吴世璠的意图,而是看出后没说出来罢了。

在王维宁看来,吴世璠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有些幼稚。

忽悠别人或许可以,但想瞒过一个主掌数省军政、手握数万大军的统帅,耗费了十余年心血培养出来的嫡长子,根本不可能。

不外乎吴世璠想培育私兵、死士罢了。

这做法并不新鲜,几年前,清廷的康熙皇帝才用这招对付权臣鳌拜,将鳌拜擒拿下狱。

鳌拜是什么人,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战功显赫,是真正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悍将,也是清廷鼎立中原以来,真正以武入阁、托孤寄命的顾命大臣。

且当时鳌拜年仅五十来岁,平日养尊处优,保养得当,正是一个男人精力、武力的巅峰,岂会被几个没见过血的十来岁小娃娃擒住?

还不是因为鳌拜忠于顺治皇帝所托,为人虽然嚣张跋扈,但对康熙依然赤胆丹心。

当鳌拜见到自己尽心竭力辅佐的君王,用如此幼稚、拙劣的办法都要擒拿自己时,鳌拜顿时如晴天霹雳,愕然失望。

他从年幼的康熙皇帝眼中,看出这个孩子眼里流露出来的恐惧与亢奋,他就知道,康熙是一定要除掉自己的。

或许孩子长大了吧。

这个辅佐三代君王、为大清忠心耿耿征战沙场数十年,身中百十创,未曾落泪言痛的老将军,此时心都碎了。

哀莫大于心死。

这位大清的擎天栋梁,老泪纵横,心灰意冷。

面对眼前几个瑟瑟发抖的侍卫,他没有伤害他们,甚至没有一丁点反抗,就让他们“擒获”。

最后还伏低身态,对外宣称自己是因为“跋扈不敬皇帝”而被擒,罪有应得。

一个矢志为国的老将军,主动用自己几十年的声望、践踏自己“巴图鲁”的尊严,让年幼的康熙皇帝“踏”在自己的身躯上,登上权力的巅峰。

康熙咒着鳌拜死,可鳌拜到死都在护着玄烨的平安。

……

王维宁记得很清楚,收到这个消息时候,他正和父亲在沙盘上排兵布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