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普安郡王,出宫定居(1 / 2)

赵瑗静静的听着张婉怡的话语,在对于赵构的有关事情上,张婉怡总是能够帮他精准的猜到赵构的心思,这也是他有什么问题,除了在岳飞这件事情上,其他的,都没有任何的隐瞒。

如今张婉怡说来,他也没有什么再担忧的了,至于再入宫?

在赵瑗眼中,到时要么换个身份在宫中,要么这宫门,几乎也与他无缘了。

张婉怡最后的叮嘱,也是让赵瑗心中很是不舍,尽管赵构允许他可以时常入宫,但真出宫了,又哪里能够随时入后宫来看望,次数真来多了,恐怕第一个反感的,就是赵构了。

赵瑗按捺住心中的想法,随即缓缓开口。

“娘娘,我知晓了,哪怕出宫,我定然常来看看娘娘。”

张婉怡抚摸着赵瑗的脸,过了一会才停下,满是溺爱的开口。

“不必了,二哥你出去了,多关注朝中局势,多顺着官家一些,这对你有帮助。

这宫中,不必常来,次数多了,难免引人猜忌,对你不好,在外面待一段时间,过后自会进宫来的。”

张婉怡又说了不少,或许也是知道分离在即,话也多了一些,赵瑗就在一旁静静的听着。

时间就这样过去,两日一晃而过,这两日,赵瑗都安分守己,在宫中没有外出,毕竟他马上就要出宫了,没有必要再去做那些引起赵构注意以及误会的事情来。

而在宫外,这两日也是相继发生了不少事情,首先便是董先、徐庆、姚政几人出面,证实王俊、王贵对岳飞的诬告,何铸迫于压力,不得不加强对岳飞、岳云,以及张宪的审问。

秦桧亲自在旁,盯着何铸进行审理,秦桧看着何铸就一直追问着岳飞,没有其他动静,当即就怒了。

“来人,上刑具!”

当即就有人开始对岳飞动刑,何铸在一旁看得于心不忍,岳飞也是硬气,硬是没有叫出来一声,全部都咬牙承受着,此刻岳飞所受的折磨,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于心中的。

心中的那种痛,才让岳飞有苦难言,逐渐让他都有些死心,尤其是董先几人的随后的诬告,更是岳飞心中充满痛楚。

曾经信任的部将,一起抗金,一起北伐,如今,却是被这些人这样对待,心中的痛,远远超过如今被用刑具抽打,身躯所带来的疼痛。

一边用刑,秦桧也在一旁开口。

“岳飞,事到如今,你可知罪!

你昔日部将举证,证据确凿,还不速速认罪,也可免受折磨,何必如此顽强抵抗。”

秦桧试图瓦解岳飞的意志,然而这点精神攻击,对于岳飞而言,丝毫不算什么。

看着丝毫没有言语,眼神空洞又冰冷的岳飞,秦桧冷哼一声,只得继续用刑。

一旁的何铸,看着岳飞受刑,心中更是悲痛万分,这样精忠报国的一个人,却是在这里饱受酷刑,当即便是忍不住开口了。

“秦相国,如此用刑,只会屈打成招罢了,又何须如此啊。”

秦桧转头冷冰冰的看向何铸,神情很是阴厉。

“何御史中丞,你要知道你现在的身份,莫要站错了位置,对于这等顽固之人,当用重刑,不然,如何才能将此案审理!

你身为此案主审之官,如此包庇罪犯之人,你可对得起官家的信任!”

秦桧对于何铸的审理,也是越发的不满,他心中已经是越发的迫切有了换人的想法,在他眼中,眼前的何铸,也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人,这样的人,不适合留在朝堂。

秦桧见岳飞依旧苦苦支撑,没有招供的意向,随后又开始审问岳云与张宪,同样是用尽刑具,也是同样未能让两人张口,秦桧心中一时间更加的愤怒了,最后只得愤愤而回。

何铸让人私下给三人用药,岳飞身旁还有岳雷照料,比起岳云与张宪,却是好得多,但也仅此了。

回到牢房的岳飞,眼中竟然是流出了一滴泪水,他这是被董先这些人的背刺,彻底寒了心。

岳飞的脑海中回想着曾经的种种,一段段并肩作战的时光,一幕幕北伐大战时的场景,如今,尽皆成了虚幻,尽皆破碎开来。

岳飞整个人都陷入到悲痛之中,身上的伤未能影响他本分,他所受的,都是内心的伤。

此刻的岳飞,甚至产生了以绝食来证明自己清白的想法,但想着赵瑗对他说的那些话,想着赵瑗那个纸条上的字,岳飞的目光,略微恢复了些清明,不再那么空洞。

岳雷此刻在岳飞身旁,为岳飞处理着身上的伤势,泪水早已经是打湿了稚嫩的脸颊,只是岳雷没有哭出声来,颤抖着双手,抽泣着,为岳飞处理伤势。

岳飞看着眼前的岳雷,心中有些愧疚,他对于岳雷,亏欠了许多,如今这般,依然选择在他身旁尽孝,岳飞心头也是更加难过。

“二哥,切莫哭泣,也不要悲伤,为父一生清白,岂能让他们轻易污蔑。

我这一生,为宋征战,无怨无悔,我岳飞,对得起大宋,也对得起官家,唯独对不起的,便是你们娘俩了,疏忽了太多。

想我一生,立志抗金,更是为北伐收复北地,而付出良多,奈何如今,却受奸人所害,我心不甘啊。

二哥,起来,我现在教你排兵布阵,你要牢牢记在心间,他日在世,莫忘收复北地!”

纵然身处逆境,也从未改变他的大志,纵然昔日部将倒戈相向,岳飞依旧不曾绝望,他依旧相信,不仅是相信赵构这个官家会还他清白,也是等着他脑海中的那道身影。

岳雷听后,擦干脸上的泪水,重重点头。

而相府之中,秦桧本满脸阴沉,韩世忠又是找上门来。

“秦相公,岳鹏举对大宋忠心耿耿,不负官家信任,屡屡大破金军,以保朝廷及社稷安危,如今如此冤枉岳鹏举,秦相公可有想过,将来有一天,金人再度南下,又如何抵挡。

如此冤枉抗金义士,若是传扬天下,又有何人敢于抗金。

岳鹏举一心为大宋,为官家,为朝廷,秦相公又何必如此,如此逼迫岳鹏举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