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剧组报道(1 / 2)

倚着钓鱼台影视城的保卫室大门,杨显掏出一盒阿诗玛,精准抽出里面稍显细长的红梅给自己点上,又倒出一根阿诗玛递给门房大爷。

不是一包六块的阿诗玛抽不起,实在是一包两块五的红梅更有性价比,他的阿诗玛盒子里大部分是红梅,只有几根真货,是准备随时拿出来撑场面的。

吞云吐雾中,杨显一米八的个子,一下就看见大爷的地中海,问道:

“大爷,这里面是《西游记后传》剧组不?”

不知道是不是姓秦的门房大爷耷拉着眼皮,头也不抬一下,只猛嘬着烟嘴,操着一口陕南口音:

“咦,就是嘞!你这娃娃长得挺好看,也是来当演员的吧?”

这话不假,杨显现在这张脸,像是年轻版唐果强和尊龙的结合体,不然小阿姨也看不上他。

以貌取人才是常识,毕竟就连霍金大爷都喜欢好看的萝莉......

也就是这时候湾湾和香江的热钱还没正式涌进内地,观众对于演员的标准还在于有没有实力,而不全是有没有颜值。

不然眼下最红的一线大腕儿里,就不会有江文、葛大爷、王智文、李学建等或野兽派或阴郁派的非典型帅哥男演员了。

不过以《还珠格格》为导火线,《流星花园》为真正爆发点的娱乐圈鲜肉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不论演员还是歌手,职业的评判要求在十几年间就迅速从“德艺双馨”退化到了“颜值为王”。

甚至在杨显重生前的那几年,观众吃的越来越差,明星们连“颜值”或是“唱功”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结晶粉丝的所谓“钝感力”“个性”等种种古怪标签......

他不理解,钝感力,你家哥哥是张晓全牌的菜刀吗?能用钝来形容?

大爷没注意到他的胡思乱想,拿手往里一指,那是一片朱红色的建筑群:“喏,四号棚能看到不?里面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后传》剧组。”

杨显点了点头,一老一少沉默着把烟抽完,然后他又问了一句:“大爷,咱这儿有电话不?”

“电话?公家没配嘞!”话是这么说,大爷却忽然热情起来,裸露出来的头皮反射着日光:

“不过走过去三百米,那个拐角后面有个小卖部。那边能打长途,你说认识我,就只要六毛钱一分钟。”

“好嘞!”

六毛一分钟不便宜,可谁叫他是个穷光蛋,买不起动辄上万块的手提电话呢?杨显暗暗记下,等有钱了,先得买部小灵通。

他向大爷挥挥手,背起大包往里走。

这钓鱼台名头不小,颇有蹭热度之嫌,地方却不大,大约也就是横电的四分之一,他三拐两拐地就撞进了挂着《西游记后传》牌子的四号摄影棚。

电视剧拍摄可以说是著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一个镜头在屏幕里也许只有一到两个主要面孔,但现实中的拍摄现场,演员、灯光、摄影,甚至是不同分组的导演、动作设计、场务,林林总总加起来,至少得有二十来号人。

所以导演本质上不只是一个技术工种,更是一个管理工种。

就算是霓虹暗黑界的动作电影,现场都至少得有男女主、摄影师和导演四个人,统筹工作相当复杂。

额,有时候男主或女主多一点,那种情况另说……

此时映入杨显眼帘的,是一场中景别的棚内戏。

凭借着演员的妆造和台词,他大约能猜出这是《西游记后传》里的大反派无天佛祖手下,黑袍和嬴妖的一场对手戏。

作为观众,看到的电视剧是根据情节线索顺序播放的故事。但实际拍摄过程中,剧组往往受制于演员档期、取景场地等因素,必须对某部分情节进行集中拍摄。

张果强在《士兵突击》里就吐槽过,一进组啥情绪准备都没有,就被安排先拍充满爆发力的“你是我的地狱”这个名场面。几乎是到了最后,才拍和许三多初次相遇“那个兵,那个兵”的剧情。

这对演员的要求很高。

但也只是现在,后续以天宝为代表的“瞪眼派”演员发明出来了抠图这项技能,于是演技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多操蛋?可这就是现实。

本就是盛夏天气,棚里空气流通不好,整个拍摄现场既闷热又嘈杂,机械声、人声和环境背噪和将近38℃的高温混在一起,让摄影棚变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

不过无论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脸色都没有一丝不耐,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

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苦。

这时,在一圈打光板和摄影机当中,饰演黑袍的马洁林和饰演嬴妖的单连丽正在对戏。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员周围,杨显见没人理他,就把包袱卸在地上,两手抱在胸前,静静地看着场中的表演。

重生后,他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戏,看其他演员在摄像机前相互飙演技。

一般来说,除了少数剧情需要和导演刻意炫技,为了节省资金和避免演技和动作上的瑕疵,大部分电视剧拍摄都以短镜头为主,后期再通过剪辑拼接剧情,所以拍摄的过程大多是短暂而多次的重复动作。

这样的形式,出于叙事逻辑的连贯性,观看成片的观众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

可作为演员,一幕戏下来,频繁的入戏、出戏,并且还要保持表演情绪,实在是对体力和心态的巨大考验。

所以说清水健,大岛丈,这些演员确实了不起啊……

咳,回到正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