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决策才是最难的!25(1 / 2)

北辰如此实力自然技惊四座,灵吉竟然对北辰施了一礼,将北辰奉为上宾。但那灵吉礼节有些怪异,像汉礼,但又不是汉礼。

北辰心中称奇,表情佯作诧异,大咧咧道:

“这是啥意思?”

“嘿...塞班兄弟,咱们这粗人不用懂这些,你就知道灵吉大人非常认可你的实力!”邬支岐哈哈一笑,北辰也跟着爽朗大笑,待救治了那被击飞的异人后,灵吉又设酒宴款待北辰。

席间邬支岐眉飞色舞,仿佛北辰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天色黑了下来后,于单太子心思重重地回来了。

灵吉凑到他耳边低语一番,于单神色一亮。那于单太子身着华服,约三十许,面相敦厚,言谈举止礼数极为周到。让北辰有些恍惚,彷佛这于单太子不是胡人,而是汉人。

于单太子换下华服后也与众人一起欢饮,席间于单旁征博引,见识极广。让北辰不由对其刮目相看,也大约明悟了一些匈奴内部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自冒顿单于一统北方后,匈奴人扬起马鞭,所向披靡。向北到达极寒之地,向东临近无边大海,向西甚至击败了大月氏,形成了一个超级大帝国。

向南与汉朝杀伐多年后,匈奴人忽然发现面对大汉这个社会结构与自身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族时,以前的优势却成为劣势。

汉人皆以城池为据,攻城战对于匈奴来说,损失太过惨重。所以当年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最终冒顿单于还是选择放虎归山,便是不想彻底激怒南边这个庞然大物。

汉匈这七十多年来,已经历经三代人,有的当然不只有战争,靠着和亲,两方实际上接触非常频繁和密切。

汉人这些年进步极为迅猛,依靠能工巧匠不断强化武器盔甲,放牧养马也渐渐形成大规模骑兵。匈奴虽然也在进步,但速度相比大汉而言,还是缓慢,汉人在过去十多年里,虽然还是被动,但也不再如以往任匈奴宰割。

第一次奇袭龙城看起来战果不大,但意义却极为深远。对匈奴贵族们造成的震撼更是到了极点,南边的汉人什么时候可以偷摸溜进草原了?他们从哪里来的大队骑兵,第二次正面战场的较量,匈奴完败,更让匈奴人惊怒。

这场正面较量,不仅是北辰勇武,汉军与匈奴士兵的战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汉军的装备远远优于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能有甲胄的极少,兵器也不如汉军优良,虽然自小弯弓即可射箭,但没有军纪,缺乏常规训练,仅凭个人之勇。

大汉实行的是募兵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精挑细选勇武之人入伍,再加上日夜操练,军纪严明,军事素养完全碾压匈奴。

如果说第一次正面击败匈奴还不足以引起匈奴人的重视,但是汉军杀穿河南地还是足够引起匈奴有识之士的警醒的。

随着汉匈不断和亲,打打停停七十多年,汉文化也在入侵匈奴,匈奴内部也分割成了两派,一派是传统派,以匈奴正统为居,仍沉浸在过往的荣光里。一派是改良派,认为应该学习大汉,并以汉人的方法来优化改良现有体制。

但这七十多年来,除了近三年,匈奴一直保持着对大汉的绝对压制,所以改良派的超前眼光并不受草原人待见,反而如同过街老鼠。

于单太子便是改良派的支柱,这位于单太子也是很有意思。他的母亲是汉人派来和亲的公主,所以他自幼对待大汉的态度便与绝大多数草原人不同。

再加上军臣单于对待大汉的政策调整,让于单的经历也变得极为复杂。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的孙子,初登大宝时雄心壮志。

草原确实也在他手中发展到鼎盛,对大汉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那时候大汉对匈奴的恐惧在他手中达到顶峰,但多年入侵大汉,军臣单于也弄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大汉完全龟缩在一个个城池里,他虽然能劫掠一定财富,但他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大汉这个庞然大物。

既然已经无望吃下大汉,那就索性吸干大汉的血液,等大汉极度虚弱时再伺机而动。于是汉匈再次和亲,于单就是这个时候出生的。

汉匈之间出现了非常多年的和平,虽然偶有战争,但大汉忍气吞声,所以两边的贸易往来变得极为繁荣。

甚至一度匈奴平民都可以自由到大汉边境进行贸易,所以才会滋生出来像聂壹这样的大商人。大汉也乐得见此,匈奴贵族甚至至今都以穿汉人丝绸为荣。

但是军臣单于显然没有料到在他暮年时,大汉会出现刘彻这样的皇帝,毕竟刘彻当年也给军臣单于送过公主和亲的。

后来北辰在长安听聂壹说才知道,当时为什么有马邑之谋划,而且军臣单于为什么会上当?

汉匈之间往来越来越密切,商人逐利,开始有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往匈奴走私违禁品,这是大汉绝不能允许的,可以通过贸易换来和平,可以通过贸易腐蚀草原人,但绝不可以资敌。

当时马邑太守发现了违禁品,上报朝廷,皇帝震怒,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

军臣单于之所上当,是因为与汉人往来这么多年,他太清楚那些奸诈的商人是何种货色。但他没想到的是,对于聂壹来说,他已经是最富有的大商人了,但即便他能富可敌国又能如何?

在世人眼中他聂壹仍旧是低贱的商人,所以,也许军臣单于并没有判断错,而是聂壹背叛了商人的本质,他不想做商人了!

于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自幼受母亲汉家文化礼仪的熏陶,让他对汉人本就敌意不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