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调虎离山127(1 / 1)

  。多少人想争这个位置尚且争不上,她要是露出丝毫不满,顷刻间便会有流言蜚语抨击白氏。这是荣恪真君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只能这么做。

   而一旦决定前往江州赴任,荣恪真君便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不要带白灵筠前去赴任。一旦荣恪真君离开京州,对白灵筠的教养就会鞭长莫及,到底是带她一同前往就近安置,还是将其留在京州由家族照看,这让荣恪真君犯了难。

   此时的荣恪真君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旁人布的局,而她这位官衔五品的高官,也只是棋盘中的一环罢了。

   还不等荣恪真君下定决心,她的道侣惠康真君便向吏部提出调令,要前往江州任司马一职。司马是正六品,俸禄优厚而无实务之权,一向是养老官。是以惠康真君的调令申请通过地很快,几乎是前后脚和荣恪真君赴任,而这顺诚道尊是知道的。

   顺诚道尊比荣恪真君本人还高兴,虽然白氏和于氏现在是姻亲关系,但荣恪真君一直没有接触实权职位,这让顺诚

   道尊心里没底。此番调令一出,顺诚道尊心里也算一块石头落了地,总算能安心了。只要荣恪前程越好,就证明于氏当初的选择没错。不然平白和白氏绑在一起,却一点儿好处也没有,这谁受得了?

   惠康真君是为了和道侣在一起,他肚子里可没有顺诚道尊那些花花肠子。不过这样一来,荣恪真君的选择就只剩下一条了。

   没过多久,还不等荣恪真君赴任,她先给递交呈文,将自己身上的恩荫给了白灵筠。白灵筠在还是炼气期时便是七品官位,正职太常寺博士,兼散官朝请郎。同时荣恪真君还给儿子捐官,捐了江州按察司经历,随自己一同外任,顺便把儿子的道侣也一同带走。

   荣恪真君是怕自己走后无人约束儿子,三天两头打扰白灵筠修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儿子带在身边。

   与恩荫不同,捐官是要出一大笔灵石,而且门槛也不低。不过捐官也只能任闲职,并且没有额外的三散官官阶。而且捐官所费灵石,未必就能回本。

   就像荣恪真君之子,若是其在江州按察司经历的职位上做不满三百年,荣恪真君根本不会回本。所以花钱买官的修士一向很少,因为想要捐官的修士,其本人一定品阶不够,不然也不会走捐官的路子。二来就是灵石,很少有冤大头愿意为后人捐官,因为根本划不来。一个没有多少用处的虚官,就和安慰奖一样,食之无味,弃之亦不可惜。

   如果只有荣恪真君一人赴任,不说把白灵筠交给惠康真君带,起码他能约束儿子。这下惠康真君也要前往江州赴任,这下荣恪真君就必须要做出取舍,是把白灵筠带在身边还是把儿子带在身边,就很值得琢磨了。

   结果显而易见,荣恪真君选择把白灵筠留在京州,不然把儿子留在京州,谁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她一走,自然也会托本家长辈代为照看,其次在同辈里,荣恪真君还找了白行简,让她多多看顾。

   白行简自然应了下来,她和白灵筠同出一门,本就该互相照顾。说是互相,其实荣恪真君心里明白,只怕有些时候还得行简这丫头提点灵筠才是。

   对于白行简的能力,荣恪真君本人是极其放心的。只是白灵筠性格过于跳脱,谁知道自己走后,她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r />

   原本荣恪真君的打算是看到白灵筠晋升筑基,随后自己便能安心闭关,再次冲击化神。如今事发突然,自己赴任江州,自然要把白灵筠交给信得过的修士照管。高位修士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她修炼,已然炼气圆满的白行简最好。

   荣恪真君把给白灵筠准备的东西分作两份儿,一份给她自己,另一份交给白行简保管,为的就是留个保障。至于白行简,荣恪真君自然备了一份辛苦费,不过白行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