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裁决76(1 / 1)

  息一声,“合浦道友当场被拿,现在太宗皇帝的棺椁还在刑部大牢外面摆着,这可是不好推脱的。”同为合体期修士,明若元君想要推演其它修士动向还会受到干扰,毕竟别人也是合体期境界,运动大道法则之力抵消窥探还是能做到的。不过此事已然发生,明若元君再要推演前因后果就容易多了。

   没想到此话一出,道安元君更是气愤,“那些宵小之辈果然如此狠毒,欲绝梁氏名声。”可合浦元君盗掘皇陵终究是被拿了现行,无论他是不是受人诱导,他被当场拿下总是有记录的。

   逍境元君和轻罗元君可不会傻傻地直接逮人,这两位可是拿留影石记录了合浦元君在太宗皇陵外的一切行动,就连他如何打开太宗皇帝棺椁、取走其中珍宝都录了下来,然后才动的手,可谓是人赃并获,容不得合浦元君抵赖。如果不是顾忌其余八卿,这会儿留影石中内容早就传遍京州了。

   然而这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有些耐人寻味,两位元君是怎么知道合浦元君会去太宗皇陵,就连时间都计算地那么准?这其中辛秘,令人不敢细想啊。

   要不是合浦元君当场被擒,廷尉梁氏也不会落到如此被动的局面。

   而几位元君来请明若元君,一是因为此事在几位大乘期修士的调停下,决定由合体期修士来处理,大乘期不进行干预。

   九卿和六部中的大乘期修士数量差距不大,真要请大乘期修士出面,合浦元君不死都要脱层皮。而合体期修士中有九卿和六部尚书,真论起来,合浦元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当皇室湮灭之后,具有法权的除了卫尉、廷尉、兵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御史台外,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只有太常本人才能进行的裁决。太常沟通天地、山川、社稷、大道等等,得出的最终结论,将会影响整个案件的走向。

   这也便是白氏为何会享有独特地位的原因之一,太常所具有的最终裁决权,是当初太·祖皇帝亲自认可的。也只有太常本人能够对裁决内容保有最终解释权,也就是说,如果明若元君判处合浦元君无罪,即使法理上合浦元君是死罪,形势上他却一点儿事也不会有。

   然而逍境元君和轻罗元君真的会坐视这样的事发生嘛?且不说明若元君会不会为了偏袒合浦元君作出无效裁决,就说明若元君即使这样做了之后,两位尚书会不会炸锅还是两说。九卿和六部制衡已久,如果为此双方割裂,不说江山社稷如何,就是对双方各自势力,也是不小的消耗。

   九卿中将作、太医、太仆并未表露出太多想法,而鸿胪肃义元君则显得有些左右为难,一心支持梁氏的竟然只有卫尉。毕竟卫尉卫氏和廷尉梁氏的情况太过相似,焉知这次梁氏栽了大跟头,下一个会不会轮到卫氏?

   而陪坐的宗正和少府更是各怀心思,如果这次梁氏垮台,被废除了九卿之位,那原本就是九卿的两家会不会有一家能够重回九卿?毕竟推举新九卿还是要通过其余八卿,这个即使是六部尚书也不能干预。

   一时间宗正和少府看向对方的眼神儿都有些不太正常,只不过顾忌此时在其余八卿眼皮子底下,不好表现得太明显。

   世家之间尚且如此暗流涌动,六部那边更不用说了。

   对于逍境元君和轻罗元君的行为,其余四部尚书并没有表现出支持或者反对的倾向。毕竟就算是斗垮了廷尉梁氏,得到好处的也是兵部和刑部。梁氏的职权只和这两部重合,不关其余几部的事。

   礼部尚书景安元君一心等着太常坐化,好把祭祀的权力夺到自己手上。最终裁决她是不敢想,没准儿明若元君之后,再无一人能够撑起这个担子。但是把原属太常的部分权力分化出来,景安元君还是能做到的。

   所以景安元君现在就是坐山观虎斗,其余三部尚书也是这个想法。毕竟逍境元君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