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 断桥情劫214(2 / 2)

四周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清泉从山间缓缓流过,潺潺水声如同一曲清幽的佛乐,让人心生宁静。

天竺寺内佛像庄严肃立,金光闪烁,慈悲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众。莲花灯摇曳生辉,彩绘壁画栩栩如生,讲述着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寺内,道高德重的守真大师,正在为一名年轻郎君受戒。

守真大师端坐在大殿之中,面容慈祥而又庄严。谢清昼跪拜于他的跟前,眼神纯净,面容坚定。

受戒仪式开始了,谢清昼披上简朴的袈裟,合掌跪在佛前,守真大师手持木鱼,缓缓念出戒律。每敲一下木鱼,每念一句戒文,都如同敲打在谢清昼的心灵深处,让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清净与安宁。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随着守真大师声音中蕴含的无量威力,谢清昼虔诚地重复着三皈依,正式成为了一名出家人。

从此以后,他放下了红尘中的名利与情欲,心无旁骛,只求在佛法中寻得真理。

受戒之后,谢清昼仿佛脱胎换骨,他的俗名逐渐淡去,有了法号:皎然。

红尘再无谢清昼,方外有了皎然。

白茶一行离开西湖畔客栈,踏上新的旅程,小青却不肯走了。

“姐姐,”她向白茶辞行,“多谢姐姐一直以来收留小青,照顾小青,教导小青,现在小青要走了。”

白茶点点头,她与小青本就只是短暂情缘而已。小青终究是要离开的。

“多保重。”白茶道。

……

薄雾缭绕于山间,一条翠绿小蛇,蜿蜒曲折地向着那座隐匿于山林深处的天竺寺游去。

沿途上,松涛如海,清泉石上行。

青蛇内心涌起一股热血。

都说蛇是冷血动物,为什么她的心中暖暖的?

山路上,青蛇蜿蜒而游;天竺寺中,那青年和尚敲击木鱼,闭目养神……

就守着这和尚,等待四百年后与白蛇姐姐的重逢,那这四百年便也不会无聊了。

傻蛇,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和尚也只是肉体凡胎,岂能像佛陀那样永生?

……

白茶一行,离了临安府,又一路向东南而去。

路遇一人,样貌颇为出众,身材高大挺拔,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豪迈之气。他的头发如墨般黑亮,略显凌乱,仿佛是刚从酒席上站起身来的。他的皮肤白皙,与他那一抹浓密的胡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得他的风采非凡。

他的衣服并不华丽,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风度。

那是一袭宽大的长袍,袖口随风飘逸,给人一种潇洒脱俗的感觉。他的腰间系着一条精致的玉带,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经过白茶一行身边时,醉眼朦胧的,身上散发着酒气,嘴里喃喃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跌跌撞撞,脸上泛着红晕,吓得茉茉、莉莉惊叫起来,躲到白茶身后去。

姐妹花的惊叫声,让那人停住了脚步,醉醺醺朝白茶一行人看过来。

他默默看着他们,又开始吟诗,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是大江奔腾般的激昂:

“路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那人踉跄地走远,斜阳的余晖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他摇摇晃晃地走着,背影透出一种孤独和落寞,仿佛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他不时停下来,仰头喝一口酒,然后又继续前行。

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脚印向前延伸,直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而他的背影,也渐渐模糊在夕阳的余晖中,仿佛与这个世界为敌,又仿佛与这世界融为一体。

“白茶,这人好奇怪呀!是个酒鬼,却又让人嫌弃不起来。”栝楼道。

“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放荡不羁,但又特别吸引人。”紫夭道。

珊瑚道:“哪那么玄乎,就是个酒鬼而已。我看他以后会被这酒害死。”

白茶心中却是默念:

青莲出泥尘,

才华照乾坤。

剑气连霄汉,

诗心映星辰。

酒仙歌月下,

笔舞赋风云。

江上留清影,

千古仰高论。

栝楼等人哪里知道,适才经过他们身边而去的这位,便是李朝彪炳千史的大诗人。

而白茶所念这数行诗,便是这位诗人一声写照。

珊瑚说的也没错,他的确会被这酒害死,但这酒又让他诗情洋溢,他的诗使他的生命得到了永生。

所以,这酒是害了他,还是成就了他?

“姐姐,这酒鬼方才念的诗里提到什么姥山……”玄风懂得抓重点。

临安城东南方向,有太姥山,位于闽中郡长溪县,靠近东海之滨,被誉为“山海大观”“海上仙都”。

同样位于临安府东南方向的剡县新平,则有一座天姥山,属于天台山脉,主峰为拨云尖。

两山都有一个“姥”字,不知那酒仙诗中所指是哪座山。

不管他诗中所指哪座山,白茶和玄风互视一眼,都是心头一亮:陆羽会不会在太姥山?

太姥山巅,鸿雪洞旁,那里有一棵白茶母树,与他千丝万缕勾连的白茶母树。

“走!”

没了世君这个凡人,没了小青这个蛇妖,诸人行动方便太多。

白茶一声令下,一行人便腾云驾雾,向着那海上仙都飞去。

……

山间,蓝衣女子手执锄犁,于翠峦之颠种蓝。

她轻歌悠扬,随风飘送,恰似天籁之声。那蓝色花海,随风摇曳,宛如海洋波澜。

忽觉头顶几道光芒嗖嗖飞过,蓝姑抬头望向天际,天空一碧如洗,复又低头种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