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章 贾琮的新烦恼44(2 / 2)

从这些摆设可以看出,这是在影射秦可卿不伦是自愿的,根本不是暗示她前太子之女身份。

如果要暗示太子女身份,何必用这些淫秽人物来暗示,可以暗示公主身份的宝物多了去了。

那位刘某人其实是在哗众取宠,抛出一个另类的观点来博眼球而已,可笑的是竟然有不少人信了。

至于贾琮担心的是,如果自己不插手,那么秦可卿还是会羞愧而死,虽说她是自愿的,但毕竟这一世她是被礼教教育长大的。

她的养父官不大,但却是妥妥的文臣,礼教教育自然是她的家教,虽然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但羞耻心同样不曾失去。

这就让她陷入两难之地,如果事情没暴露,她能够暗戳戳的享受欢愉,可一旦泄露她的面子就挂不住了。

这才是她自杀的原因,可问题是她的死会让贾珍失去理智,大操大办完全不按规制来。

可别小看这事,在古代社会,不按朝廷规矩办丧事那是僭越礼制,说你欺君都可以。

古人丧事比喜事更严格,因此也更讲礼仪制度,这种影响甚至遗留到后世,最明显的例子是,迎亲队伍遇到送葬队伍时要避让。

这可不是因为晦气,而是死者为大思想的遗留,因此秦可卿之死绝对是宁国府灾难的开端,只是当时贾家势力犹在,皇帝不愿在没把握时发作罢了。

当然不是说贾家能够凌驾于皇帝,而是那时候动手得不偿失,担心动荡太大,会让朝廷损失。

书中追究贾家是在甄家倒下,南安郡王兵败、贾政又被查出随从贪污,随即贾元春和王子腾相继死去,这才有了贾家的抄家。

说白了就是此时的贾家,势力大幅度的削减,已经无法造成动荡了。

四王八公王爵更高,但书中处处暗示却是以贾家为首,北静王水溶见到贾政,一声声的世叔叫的那叫亲切。

贾家中堂上那楹联等文字,堂堂王爵自称世弟手书再拜,可见贾家虽没封王,但地位不下于王爵。

这应该是兄弟两不敢封王,这才封了国公,因此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并未以爵位来衡量贾家。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秦可卿的判词,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

正是宁国府僭越秦可卿的葬礼,让百官攻扞、皇帝反感,埋下抄家的隐患,加上贾珍、贾赦的不知收敛,卖官鬻爵、倒卖军资,终于让皇帝起了杀心。

贾琮只能不得不插手,只有秦可卿不死,才能为自己争取时间,日后再处理家族那些烂事。

谁让他未成年,说话也没份量,现在劝说贾赦、贾珍那是白费劲,人家理你才怪,只是如何插手成了他头痛的事。

当然他现在狠狠心可以不理贾赦了,没了父子名份,贾赦日后犯什么事都牵涉不到他。

只是那样会太难看,毕竟血脉是亲父子,会让外人非议你无情无义,可别小看流言,民国时代那位影后,就是因为“人言可畏”四个字自杀的。

千万不要用二十一世纪来衡量古代中国,传统的中国人,有着“宁犯天条、不犯众口”的坚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