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在路上(1 / 2)

林如海的性子就不是个爱八卦的,根本没好奇什么好东西,只是听到他有准备了就放心的点头,换了话题交代起其他事来。

五天后交接完事务的林如海,带着贾琮和自家的姬妾、以及仆役等人上路时,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马车竟然不一样了。

“这么暖和!”

掀开车帘的林如海第一句是惊讶,马上就被眼前的改变愣了一下:“这谁把炉子放到车中了?”

“老爷快上去吧,外面冷。”

林家的大管家林忠搀了一把林如海,催促他上车。

见他好奇便说道:“咱们这次的车子全部被三爷改装过,车上是烧煤的炉子,有烟囱开在车外,不会有毒的。”

煤的称呼这时候已经有了,记载在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上,说明在这之前就有了这称呼,不然李时珍也不会生造一个名词来。

李时珍正是这时代的人,出生于正德年间,成名在嘉靖时代,也就是红楼世界的时代。

听完林忠的介绍,林如海这才跨进车中,观察起来。

“这就是琮儿说的好东西吧。”

车中的煤烟味很淡很淡,若不仔细几乎闻不到,一个铁皮围着红泥火炉子放在中间,上面盖着一块铁板。

铁板上有个小洞,林如海放在陶罐后就再也看不见烧的发红的煤了。

一根铁管从火炉上接到车棚外,铁管上盖着伞装的铁帽子防雨,贾琮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在这时代的确是一项新技术。

他用的是煤球,煤制作蜂窝煤是因为运输时太容易损坏,这事等回到家后再做不迟。

就这火炉子的改造,已经能让他赚上一笔钱了,找了扬州城中几个铁匠打造的,并把他们全家都带走了。

这事可不违法哈,大陈可没有匠户,匠户这户籍的出现是在元朝,明朝继承元朝这制度沿袭下来的。

但大陈是在南宋的基础上而来的,自然不存在匠户,即便是北方曾被蒙古人占领后有了匠户,大陈也不愿去沿袭他们。

毕竟太祖太宗那两代的开国大臣,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才不屑学被自己打败的蒙古集团呢。

虽然一统天下后,也有大量的北方遗民进入朝堂,甚至蒙古贵族也有不少被接纳,但掌权的毕竟是曾经的南宋治下百姓,自然更喜欢大宋的制度。

官府直辖的匠人不是没有,但没有匠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隶属于官方的匠人其实在汉朝就有了,但不是所有的工匠都是,只有那些手艺精湛,被官府认定后的匠人,才会被征辟,名为工官。

匠户则是绝大部分工匠,都被纳入成为子孙世代沿袭的户籍,起源于蒙古人当初掠走的工匠。

这是成吉思汗时代就定下的规矩,铁木真很重视工匠,因此把这些掌握手艺的工匠单独列一个户籍。

只是随着政权稳定后,权贵们大肆压榨匠户,渐渐地匠户成了最底层的存在之一。

宋代的官属匠人只有几万人,称之为当行,唐朝最特别,称之为番匠,属于以工代役的人群,全国仅有一万多人。

总之在宋以前,官属的工匠是劳役的一种,不是世袭制,元朝以后的工匠属于匠户,是世袭的户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