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制造精盐很简单的(1 / 2)

作为国公之女,荣国府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唯一嫡女,贾敏不可能嫁给老男人。

而林如海作为列侯之子,又是读书种子,也不可能三十多岁才结婚,但他三十五岁才有女儿,说明了婚后多年贾敏都没生育。

但书中明确他夫妻两感情很好,也就不可能结婚不同房,只能说明是身体问题了。

而林黛玉的病是娘胎里带来的,弟弟又三岁就夭折,不得不怀疑这是先天不足引起的,更证明了他夫妻两身体不行。

“老师今天有心思?可是衙门里不顺?能跟弟子说说吗?虽然弟子无法解忧,但听听也是好的,日后弟子出仕同样要面对这些。”

贾琮到了扬州后每天习武读书,日子过的很充实,再不用像在家里一样要防着猪队友。

一晃就到了第二年二月,这天林如海休沐教他读书时走神,观察了一会儿后,他明白姑父是遇到难题了。

听他这话,林如海叹口气道:“琮儿对朝廷盐政有何看法?”

贾琮要走科举之路自然要了解这些,古代科举同样要考律法的,四书五经只不过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全部。

听到问及盐政,沉吟一下道:“大陈盐政沿袭宋代的开中法,其实这是很好的办法,只是财帛动人心,豪门贵戚见到巨大的利益,以权势搅乱此法,南宋开始改成交银子买盐引,但弊端更大,大陈因之再改为北宋的开中法,可随着王朝安定,再次出现搅乱之事,此事基本无解,除非皇上能下狠心,可那样天下必将动荡,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林如海长叹一声道:“道理是如此,可盐税一年比一年少,产盐量却一年比一年多,为师身为巡盐御史却束手无策,愧对圣恩啊!”

林如海的困境贾琮知道一些,除了自己看到的,他的小厮王福也会跟他诉说,在外面听到看到的事。

贾琮不想管盐商跟官员联手贪腐,可不能不管自己的老师,而且说不定还是以后的老丈人,因此闲暇时也思考过这问题。

这几个月拜师后,林如海越来越欣赏自己,他还真的有希望能娶林黛玉。

但他不能无缘无故的告诉林如海,那样太过积极反而落了下乘。

现在林如海说起这事了,他也就假假的想了想说道:“老师不如搅浑水,压低精制盐的价格,那么私盐就无人愿意买了,逼着盐商只能用官盐。”

林如海听的一愣,哑然失笑道:“傻孩子,你可知道精制盐成本多少吗?压低价格那朝廷不是赔死了。”

古代所谓的精制盐其实是井盐,特别是四川和宁夏的井盐质量好,色泽更白,杂质更少,海盐则杂质很多,俗称粗盐。

不是古人没不懂得二次过滤,而是二次过滤造价太高,只能供应达官贵人,无法普及给老百姓。

其实从宋代晒盐法流行后,食盐就不是短缺物资,只是二次过滤后的溶液需要煮水蒸发,不能再经过晒制,增加了成本。

因为盐池是泥土的,你把过滤后溶液倒入盐池,那不是白干了,办法其实很简单,重新建造盐池罢了,只是没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