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章 加官不晋爵114(1 / 2)

红薯种植开始时产量并不高,连西方人自己都没弄明白,还是中国人最聪明,在满清时率先开始了分苗种植后,发现产量大幅度上涨。

也因此让人口爆发,但西方人到这时还不知道这技术,只能说中国人对于农活的擅长那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也是中国大爷大妈,走到哪里就把种菜带到哪里的原因,明明人家的别墅是种草种花的,但中国大爷大妈愣是搞成菜园子。

别以为这是中国人素质低,这是国人实在,同样两伙人,你把他们扔到一个新环境,最终活下来的肯定是中国人。

因为中国人懂的自给自足,而老外只懂得去抢别人的,一旦抢不到就得饿死。

贾琮的自信让崇宁帝决定试一试,为此特意准许他自行决定何时去军营,可以随时回家照料种植实验。

而对于贾琮上回的赏赐也终于尘埃落定,爵位没有提高,但让他领了兵部侍郎衔,并荫一子为千户。

领兵部侍郎并不是实际上的兵部侍郎,只是一个虚职,但却标志着贾琮进入文官行列。

对于武将来说,兼领文官虚职那可是一个飞跃,大陈的六部跟大明一样,侍郎是正三品,不是满清的正二品。

贾琮的爵位是正三品将军爵,按惯例武将转文臣必须降级,这不是重文抑武,而是因为武将的官阶历来比文官高。

从宋朝开始,文官实际上就不设正一品,取消了宰相制度,被俗称为宰相的参知政事是正二品,但管理武官的枢密使是从一品。

正一品的三师三少只是荣耀性的官职,并无实际权力。

到了明朝六部尚书也只是正二品,但五军都督府十位都督全是正一品,甚至都督同知跟都督佥事都是从一品,比六部尚书品级还高。

因此武将转为文官就必须降级,否则就是不公平,同样文臣转武职就要升品级。

可贾琮这正三品的武官品级,直接转为同品级的侍郎,自然是高升了。

别小看这是虚职,万一哪一天他真正转为文臣,那按照的品级就是这虚职来论定的。

美滋滋的贾琮回到家,这回有时间了,不仅秦可卿那可以夜夜笙歌,尤氏那也该真正拿下了。

可结果回到家一看,该死的尤老娘又带着两女儿过来了,贾琮闹心呀,虽然这三人无法阻止自己偷吃尤氏,可肯定又会缠着自己给她们说亲。

“气死我了,老子一发狠,把你嫁给琏二去。”

果然,一见他回来,尤老娘就亲热的上前诉苦起来,说的还就是尤二姐的婚事。

他只能笑着敷衍,过后自己在屋子里跺脚,可要真干这事他还是做不出来的,毕竟这事太不靠谱。

贾琏根本奈何不了王熙凤,把女人嫁给他那是害人。

“在干嘛呢,好好地怎么生气闷气了?”

林黛玉从老太太那回来,看到他坐在屋里看书,可那模样根本没心思,夫妻连心她如何看不出来。

贾琮抬头看了看,跟屁虫惜春也在,只好摇摇头道:“没事,皇上说这一两天圣旨会下来了,荫一子,领兵部侍郎衔,不升爵位。”

黛玉愣了一下道:“这很好啊,怎么能不高兴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