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工分制和大将军何进之死(1 / 2)

蔡邕听聂远这么说,有些惊讶和不解。

让自己和两个女儿南下吴郡?

那为何他自己留在广陵?

不过,蔡邕并没有直接开口问,而是道:“去吴郡,为师做什么?”

聂远道:“先生去了吴郡之后,广收学子,传道受业解惑。”

江东世家大族众多。

想要稳定江东,就必须有人能够镇住这些世家大族。

蔡邕是当世大儒,名声非同一般。

在未来,皇权崩塌之际,蔡邕这种存在,就是安抚世家大族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

江东远离京兆。

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入京。

届时,为了安抚世家大族,董卓也会强制征召蔡邕入朝。

历史上的蔡邕怕董卓灭他全家,所以虽然不情愿,可还是去了京兆。

结果,最后董卓被杀,蔡邕因为备受董卓重用而受到牵连,最终被王允害死在牢狱里。

而现在,聂远可不想让蔡邕这么早死去。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作为他的先生,作为他未来岳丈,他的存在于想要称霸的聂远而言,异常重要。

蔡邕狐疑地看了一眼聂远,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一行人又在县衙说了一会儿话,这才纷纷离开。

聂远和陈矫前往城南城郊的营地,利用刚刚从广陵陈家得到的粮食,挂上陈家的名头,广为宣传:凡是在堂邑县的百姓,愿意跟着县尉司的人劳作的,都能保证每天稀饭供应。

甚至,聂远在营地旁搭建了灶台,让陈矫带着十个部曲专门负责一日两餐的稀饭制作,和分配。

该消息一宣传出去,堂邑县城内外的流民,还有很多百姓纷纷汇聚。

如今大旱连年,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路上到处可见枯骨。

现县尉司发放稀饭,这于这些流民,尤其是百姓而言,简直就是赐福一般的存在。

只过了三天,就有近三千流民和附近百姓汇聚到城南营地。

聂远将这三千流民和附近百姓分成了三批:老人和小孩,年轻的女人,年轻的男人。

将他们按照小队、支队、大队的模式,分成一个个队类里面。

又从队里面选择一个个小队长、支队长和大队长。

之后,聂远带着着三千多流民和附近百姓分成两组进行劳作。

年轻的女人开垦荒地,每个人按照每天两个工分计算。

年轻的男人则打井、挖沟渠、修水库,每个人按照每天三个工分计算。

老人和小孩则负责搬运泥土等体力稍微轻的活,每个人按照每天一个工分计算。

原本的一天两顿饭,只免费提供了三天。

三天之后,则全部按照工分兑换。

一个工分可以兑换一碗稀饭。

到年底,这些工分还可以分红。

工分越多,到时候粮食丰收,分到的稻米等粮食越多。

消息一发出去,堂邑县城郊的各个村庄的百姓都跑了过来。

毕竟,如今大旱,单独一家子人再勤劳,再厉害,没有水源,也种不出粮食出来。

更别说,时常有山贼抢劫。

如今,只要跟着县尉司的人一起做,不止有吃的,未来还有粮食分,这条件不要太好!

聂远和陈矫在堂邑县城南城郊的作为,几乎将堂邑县附近的流民和城外的百姓都吸引了过来。

就连一些山贼也受不了诱惑,偷偷离开巢穴,投奔聂远和陈矫。

聂远看到不少山贼来投,非但没有戳穿他们身份,反而还再次颁发一个条例:凡是山贼,不计过往。只要愿意加入县尉司,一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们也能像其他百姓一样;而不愿意投靠的山贼,凡是抓到,都从严处理!

为此,聂远还组织了近一千年轻的男人。

这一千年轻的男人分作两班。

每十五天轮换一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