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进展太慢168(1 / 1)

按照当今皇上的设想,太子为储君,良王做贤臣,兄弟连心,重振大汉雄风。可现实情况与皇上设想相差甚远,太子有远见,心中有江山社稷,但是良王却不是这样的,几十年的相争,他做大多数事情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给太子添堵,如今太子手握平安州官盐的税收,而良王看上了邳州海盐的税收。

兄弟俩从早朝争到御书房,从月初争到月末,甚至平安州的暴乱都比不上盐税,在盐税面前,任何事情都可以推后。

兄弟俩人斗的惨烈,各地盐吏倒下了一片,一时之间,朝廷谈盐变色,作为百官之首的裴相,默默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为臣之道,讲究一个服从,就像皇上说的,大汉是皇上的大汉,走到那一步,皇上心里有数,皇上既然没制止,那就无伤大雅。

每日点卯签到,吵吵闹闹,看似一心为民,实则都是以权谋私,只是有些人要脸,有些人不要脸。

这一个月里,魅影组织解了崇侯的毒,这让崇侯感激涕零,又跪又拜。得知此事的京城百姓,谁不替崇侯说两句,虽说苏景鸿不是崇侯骨肉,但是崇侯依旧养大了他,可见崇侯也是位大善人,这样的人,虽然遭受了磋磨,但是结局总归是好的。

提到崇侯,就少不了苏景鸿,大兀人狼心狗肺,崇侯含辛茹苦的养大苏景鸿,可是苏景鸿是怎么回报崇侯的呢?毕竟是被崇侯养大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哪里记着半分崇侯的恩情,这帮野蛮人,根本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可歌可泣的崇侯,和狼子野心的苏景鸿,他们为朝廷承受了本不该自己承受的暴力,就像现在,吃饭时碗里没盐,谁不大骂苏景鸿,吃完饭之后,谁不大骂大兀,大兀人还想在大汉培养一个细作,可是他们难道不知道,大汉拥有悠久的历史,大兀至今还未归化,他们这些手段,不值一提。

有饭吃的时候,骂苏景鸿,没饭吃的时候,还骂苏景鸿,吃饱了也骂,没吃饱更得骂………

驻扎在京郊的北疆兵马,日日操练,不敢有一天的松懈,太子殿下调遣北疆军的用意,主要是维持京城的稳定,缺盐缺粮,有可能会发生冲突,大汉百姓纯朴,比不得奸诈的大兀人,有可能会被大兀煽动,进而做出以下犯上的错事,这是北疆军最优先处理的事情,至于从东边而来的平安州叛军,自有御林军在各处阻拦。

皇上原本也是要调兵的,但是太子却先一步调兵,这种远见卓识,皇上特别满意,不过没有经过皇上首肯,能调遣北疆兵马,又让皇上感到一丝后怕,因此皇上也冷落了太子一些时日,从最近太子的表现来看,这番冷落还是很有必要的,他只是病了。

舆论导向正确无误,兵马已经到位,盐税也被太子和良王整顿着,户部整顿完毕,皇上的身体也大好了,只是让皇上失望的,还是平安州的战局,进展太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