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调兵入京137(1 / 1)

八月不太吉利,前半月无事发生,后半月天下巨变,原本以为这样就很惨了,谁知早朝之时,紧邻邳州的云州,出现了时疫。

时疫扩散,太子殿下吓得不轻,如今平安州和邳州暴乱,邳州和云州还有时疫,这般情景,打的朝廷手忙脚乱。

而朝堂上,以裴相为首的官员,总是千方百计的拖后腿,什么事情都推脱敷衍,所以时疫扩散,太子殿下心里凉了半截。

果不其然,一听时疫扩散,下面又吵起来了,裴相紧咬着云州官员不放,从云州知府,总兵,到云州各郡县县令,都得为此事付出代价。

另一方官员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得对抗时疫,尽快安排下去,将疫情压制在云州和邳州,千万不能扩散下去。

两方人马,各抒己见,吵得不可开交,太子殿下也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时疫,便开口摆明自己的立场,结果良王站了出来,一时之间,太子和良王正面交锋,裴相又从旁协助,户部和工部也抱怨不断,上次邳州抗疫,户部、工部、兵部,出人出物,一时之间根本无法筹措出这么多药材和粮食。

紧接着户部尚书又说,平安州暴乱,短短半个月,消耗已是天文数字,还请太子早做决断,增加赋税。

户部刚说完,兵部尚书紧跟着说,平安州暴乱也有扩散之势,所以全国招兵,也刻不容缓,然后拿出岭南兵马的耗损奏折,呈了上去。

一时之间,太子殿下有些眩晕,紧接着兵马司上奏,京城缺盐,得赶紧从其他地方调盐入京。

京城缺盐,一听到这事,下面的文武百官又吵了起来,是啊!这些官老爷,都生活在京城,只要京城没有时疫,没有暴乱,其实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他们会立场分明的发难,反驳不利于自己派系的论述。

但是京城缺盐,这关乎所有生活在京城的人,一时之间,文武百官调转枪头,都赞同调盐入京,只是大汉两处产盐之地,平安州暴乱,邳州时疫,从何处调盐呢?

裴相作为百官之首,这种时候更是一呼百应,令太子没想到的是,文武百官最后决定,从京城周边州府调盐,由于盐的特殊性,所以各州各府,都必须限制盐的消耗。

这种混账决断,太子殿下是反对的,可是几乎所有官员都赞同,偶尔有一两个声音反对,但是都会淹没在赞同的浪潮中。

百官施压,然后又逼着太子下诏,如今皇上病重,由太子代管朝堂,可是这般蠢事,太子万不敢下诏,一时之间,又僵持起来。

整个早朝,没有决断出一件事,早朝之后,太子召见了老国师,如今裴相立场坚决,朝堂上难有对手,太子殿下缺少助力,但是王家大部分人都是外官。

老国师听了太子的牢骚,最后觉得,还是调兵入京的好,只是这事需要从长计议,操作不当,容易引火烧身,而且最好和太后通口气,省的吓到她老人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