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玉麒麟】1.1(2 / 2)

  再加之是新婚燕尔,曹氏又是出身将门之家,亦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于是帝后情谊更显恩爱。

  次年二月,皇后曹氏便被太医诊断有孕在身,消息传到官家和满朝文武那里,自然是皆大欢喜。

  连赵祯这个官家都暂且歇了与废后郭氏重修旧好的心思。

  “若是皇后能诞下一位嫡出的皇子,那就好了……”

  不仅包拯有这样的想法,就连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一想。

  甚至有些人想到官家子嗣不丰,还经常会有皇子公主早早夭折的不幸之事,那就是赶紧都忙着烧香拜神,真心祈祝皇后这一胎能生出个嫡出皇子来,好保大宋江山社稷稳固。

  这也不算说宋朝的文武百官都重男轻女,毕竟前面临朝的太后刘氏也就才去世不到两年。

  那可是直接临朝听政十几年的太后!

  更别说大宋因为经济过于发达商业也甚是繁荣,而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很多有独门手艺的家庭更是不会让长女嫁人,反倒是选择赘婿来保住能赚钱的女儿留在家中。

  国朝风气的开放,也致使与其他注重出身门第的朝代相比,大宋对皇后的出身要求甚是宽松。

  再加之老赵家一直都有些许与常人不同,但与曹操相似的爱好。

  于是不管是太宗皇帝,还是先帝真宗,对于皇后的择选那都是以自身喜好为先。

  而太后刘娥,则不仅是歌女出身,还是二嫁之身。

  这样的女子都能做皇后,甚至临朝听政的太后,若要说大宋文武百官看轻女子,倒是不合时宜。

  可再如何不重男女身份之尊卑,在官家膝下一位皇子都没有的情况下,那也是白搭——虽然先帝也是生一个儿子就死一个,但好歹也有官家这一根独苗苗啊!

  也就是幸好赵祯这位官家尚且年轻,今年也不过是二十三岁。群臣虽然着急,但也不算特别着急,毕竟先帝也是四十多岁才得了官家这么一根独苗苗。

  文武百官都不急,那赵祯这个皇帝就更不着急了。因为他还年轻,自觉身强力壮,并认为自己迟早有一天会生出一个健康可爱又天资聪颖的皇子。

  不过对于皇后曹氏的怀孕,他也不是不高兴。

  而他高兴的具体表现就是除了偶尔去宠幸一下后宫美人之外,隔三岔五便去皇后宫中关心几句,还很有耐心的陪着曹氏煮茶赏月看花。

  赵祯自认为是一位慈父,但已经有了意识的桃夭那就是慢吞吞的翻白眼,很是看不上宋仁宗这一种流于表面的慈父行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