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知瑜17(1 / 2)

  就进行为期4年的冰原求生。年少的向导当然无法单打独斗,只能团体合作。有了合作,就会有分配,也就有了分工更明确的组织,从而组成一个个微型社会。

   向导们的组织一度百花齐放,但只有两个组织长久延续。一个是秉持着“能钓鱼就能活”的钓鱼协会。后来组织越办越大,钓鱼协会已经和钓鱼没什么关系,便改名为“狱火会”。但精准计算、耐心等待、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一直流传下来。

   因为这都是钓鱼的必备品质。

   另一个长久延续的组织是观光协会,由一群乐呵又乐观的向导建立。看风景当然是一群人比较热闹。后来,观光协会改名为“极光会”。

   谁也没想到极光会和狱火会这两个庞然大物最初成立的理由如此离谱。白煜月当初躲在图书馆,无聊翻看《建塔百年史》才知道这些冷门知识:

   在一百三十年以前,人类最后生存阵线三塔之城,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建立。

   一群少年少女以各种一时兴起的理由建立起自己的小团体,乐观地期待着,终有一日人类将夺回春天。

   白煜月把这些故事都分享给年知瑜听。

   年知瑜微微挑眉,缓慢地眨眼,惊讶不亚于在会长就任仪式那天,看到上任会长神色严肃地把金光闪闪的黄金钓竿递给自己的场景。

   可年知瑜依旧不习惯在餐桌上说话,没什么回应。白煜月也就渐渐闭了嘴,转头欣赏起墙面上的仿制艺术品。

   直到一顿饭结束,年知瑜回到会长办公室,后知后觉自己满脑子都是白煜月的冷门小故事。他盯着陈列柜里的黄金钓竿,那流水线的造型如刀锋般利落,如真金般熠熠生辉。一种迟到的幽默感如冷气般从脚后跟冒上后脑勺。

   他内心思考的对象逐渐偏移。他不再想白煜月的冷门小知识,而在想白煜月,想他双眼含着笑意地看着自己,氤氲的水汽给画面蒙上一层朦胧的薄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