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夫妻_分节阅读_第65节(2 / 2)

  爷爷奶奶教公公和叔叔姑姑爱国,公公和叔叔姑姑也教自己孩子要爱国的。

  齐玉珍不知道丈夫的想法,问他本科毕业后有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

  他是五年制学制,等五年毕业后已经三十岁了。

  她问丈夫不在乎年龄,抛开孩子,有没有想法。

  丈夫直接说没有,不是很想出国,明说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出国的必要,偶尔学校需要他们出国学习技术,他才可能会去参观学习。

  他额外加一句,就算正常年纪读完大学,也没有出国的想法。

  因为听爸妈说有些国家的人很热情。

  光是这点,他就不想出国了。

  而且入乡随俗,到了国外还要去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不喜欢,嫌麻烦。

  齐玉珍听丈夫的话,能明白他的想法了。

  丈夫是个很“自我”的人,住知青宿舍已经是比较特殊的经历了,他在家的时候,爸妈都会顺着他,他不让他们进他的房间,他们就不会进去,完全尊重他的想法意见。

  齐玉珍还知道当初丈夫高中毕业时有选择的,学校不会强制让每个学生下乡,但是也不会给他们分配工作。

  华都本来就是国内相对繁华的城市,各个工作岗位都有人,学校有下乡名额,没有单位工厂工作分配名额。

  意思是得靠家里关系才能留在城里了,爸妈自己都进工厂劳改了,他们做得再好,厂子里没有岗位空缺,还是没法让儿子进去。

  倒是帮儿子找了两个相对合适的厂子,让儿子自己选。

  宋寻舟两个都去体验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下乡种田了。

  他不选两个工厂,是因为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一类人。

  欺下媚上,事情多,会给人穿小鞋。

  他的境遇,黑五类子女身份,最后让他选择下乡,反正都是干体力活,到了乡下只要表现好,随便给队长或者别的干部好处,就不会被刁难了。

  幸好他们高中当时是华都排第一的高中,不会随机安排学生下乡,他们是能自主选择省份的。

  当时选项不是全国所有省市,却也包括了南方四个省,宋寻舟直接把目光锁定在南方省份。

  他的想法就是很简单,下乡肯定要吃苦,比起在北方受苦,不如去南方受苦,因为北方冬天真的会冻死人。

  就算他把自己所有衣服带上,有炉子有炕却不给烧也很痛苦。

  南方虽然湿漉漉的,但是冬天离开炉子和热炕也能活。

  他没法接受大通铺,心想南方应该没有大通铺,是没大通铺,但是有集体宿舍。

  南方不是大平原地形,耕地面积相对北方来说较分散,较小,他心想应该没有北方累,没成想也是失算了,或许耕地面积没北方大,但是……南方一年两熟啊。

  疲累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他们会被分配到哪个生产队,在坐火车到省城之前都不知道,他就是综合考虑,选择了玉珍家乡所在的省份。

  选好省份,他们成了“自愿”下乡的有志青年。

  宋寻舟到了省城没停留多久,有专人给他们分配结果,他们没歇一口气就上了去各自生产队的车,到达生产队的第一天,他见到玉珍,怦然心动。

  世界好像没那么灰暗了,看不到尽头的下乡生活有了光芒。

  然而集体宿舍生活,两个室友都不正常,艰难的生活条件,让他痛苦了两年。

  齐玉珍分神想着丈夫,旁边小姑子开口说话:“不知道姑父他们回来是不是要扛几袋萝卜白菜回来,我们过年就是萝卜开会,白菜开会,天天吃,实在太容易腻了,哦,我不腻白菜猪肉饺子,萝卜炖肉也不错。”

  齐玉珍:“我老家过年差不了多少,整个冬天只吃两三样菜,没菜去挖野菜,冬天野菜不如春天丰富,吃来吃去就那一样,我们不会囤特别多白萝卜和白菜而已。”

  想买也买不到。

  华都作为比较繁华的城市,冬天是能买到菜的,再往北走,基本很少会见到卖菜的人了。

  他们都是九月十月囤好过冬的菜,几百上千斤。

  白菜白萝卜到她老家,囤半年会不会烂不知道,只知道肯定会干瘪失去水分。

  所以他们那边不太会腌酸白菜,北方人家很多都是腌白菜好手,她老家腌雪菜比较多。

  刚说着白菜萝卜话题,宋寻舟就跟着姑父他们回来了。

  确实搬了一麻袋白萝卜回来,白菜少点,但这两样还是最多的菜,别的菜只有一两斤。

  齐玉珍想帮忙都不知道该怎么帮,宋寻舟不用她帮忙,让她继续盯着弟弟贴窗花就行。

  宋兰馨没有帮忙的意思了,指挥着弟弟,让弟弟动作快点,爷爷奶奶家贴完就去贴他们自己家。

  春联窗花准备了不少,四家都能贴上,最先贴的就是爷爷奶奶家了。

  姐姐催促,宋寻祺没半点生气,还是专注于自己手上的活。

  等爷爷奶奶说不用贴了,家里都快贴满窗花了,几个孩子才去自己家贴。

  齐玉珍在弟弟妹妹们和丈夫之间,选择了弟弟妹妹们,跟着小部队一起离开了。

  离开前还知道通知丈夫一声。

  ...

返回